字的含义

篪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chí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篪字寓意

【篪】 chí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篪字解释

【篪】[①][chí][《廣韻》直離切,平支,澄。]亦作“竾1”。亦作“筂1”。亦作“箎1”。亦作“箎2”。古代竹制的管乐器之一。像笛,有八孔,横吹。唯其开孔数及尺寸古书记载不一。

篪字诗词来源

【篪】未央彩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埙。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中唐·作者: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
政同兄弟人人乐,曲奏埙篪处处听。中唐·作者:刘禹锡《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从弟兄情分偏睦早忝游旧因成是诗》
荣联花萼诗难和,乐助埙篪酒易醺。唐·作者:白居易《和杨六尚书喜两弟汉公转吴兴鲁士赐章服命宾开宴用庆恩荣赋长句见示》
悬悬早发归家念,并奏埙篪乐弟兄。唐·作者:冯友义《踵韵和兄见寄之作》
月中秘乐天半间,丁珰玉石和埙篪。唐·作者:郑嵎《津阳门诗》
埙篪金石心常在,圭组烟霞路自分。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代书寄谈鍊师》
昆季和鸣如埙篪,绶若若兮印累累。唐末宋初·作者:赵普《王氏孝义歌》
投分埙篪无异曲,定交兰菊有馀芬。北宋·作者:田锡《寄宋准学士》
珠旒微乱埙篪韵,柴燎轻笼剑佩光。北宋·作者:王禹偁《南郊大礼诗 其四》
虎观清风留汗简,鸰原高韵忆吹篪。北宋·作者:杨亿《李四赴歙州》
邦境中分同鲁卫,政声相应似埙篪。北宋·作者:杨亿《表弟章廷评得象知邵武军归化县》
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篪新韵似闻韶。北宋·作者:范仲淹《得李四宗易书》
埙篪雅韵皆多感,偏觉阳春再和难。北宋·作者:宋庠《和中丞晏尚书和答十二兄夜归遇雪之作》
军中蹋鞠人穿域,门外吹篪客诧饧。北宋·作者:宋庠《清明》
离歌坐写埙篪恨,邑政行闻鲁卫声。北宋·作者:宋庠《陈勤之兄弟同登秀科俱宰江东大邑》
埙音篪曲会中坐,兰丛玉树来西州。北宋·作者:宋庠《吴侍郎生朝》
心如金石坚无改,声似埙篪久更和。北宋·作者:文彦博《故宣徽惠穆吕公挽词 其二》
斑衣舞罢埙篪奏,子孝亲兮弟敬哥。北宋·作者:邵雍《训世孝弟诗十首 其八》

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篪】【未集上】【竹字部】 篪;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895第08【廣韻】直离切【集韻】【韻會】陳知切, 音馳。【說文】管樂也。【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郭註】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小者尺二寸。《廣雅》云八孔。【疏】鄭司農註《周禮》云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世本】蘇成公作篪。【古史】蘇成公善吹篪。【釋名】篪,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又【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 。【禮記】作竾。亦作筂。

与篪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篪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