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字的含义
荒字的解释
荒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2
- 拼音:huāng
- 繁体:荒
- 笔画:9
- 部首:艹
荒字寓意
【荒】荒 huāng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lu )(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 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
荒字解释
【荒】[①][huāng][《廣韻》呼光切,平唐,曉。][《廣韻》呼浪切,去宕,曉。](1)荒芜,田地未加整治。(2)荒地;荒野。(3)偏僻;荒凉。(4)年成不好;凶年;歉收。(5)匮乏;缺少。(6)空,虚。(7)荒废;弃置。(8)指破烂,废弃物。(9)昏聩。(10)不合情理。参见“荒誕”、“荒謬”。(11)纵欲迷乱;逸乐过度。(12)昏暗。(13)古以离王都最远处为“荒服”。亦泛指边地,远方。(14)指久远。(15)扩大,大。(16)据有。(17)掩盖。(18)盖在灵柩上的柳衣(棺罩)。(19)不确凿的;不准确的。参见“荒信”、“荒雞”。(20)粗糙的,未经过精细加工的。参见“荒子”。(21)亡,败亡。(22)通“慌”。(23)通“肓”。[②][huǎng][《集韻》虎晃切,上蕩,曉。]模糊;不真切。参见“荒2忽”。
荒字诗词来源
【荒】君不见东郊道。荒凉芜没起寒烟。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三》
偃武修文九围泰,沈烽静柝八荒宁。隋末唐初·作者:褚亮《明堂乐章 舒和》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盛唐·作者: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盛唐·作者:李颀《相和歌辞 从军行》
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唐·作者:王翰《飞燕篇》
城阙摧残犹可惜,荒郊处处生荆棘。唐·作者:张嵩《云中古城赋附歌 其一》
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三》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盛唐·作者:高适《重阳》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盛唐·作者:李白《苏台览古》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盛唐·作者: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盛唐·作者:李白《梁园吟》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盛唐·作者: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行行日将夕,荒村古冢无人迹。唐·作者:崔国辅《对酒吟》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唐·作者: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一》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三》
偃武修文九围泰,沈烽静柝八荒宁。隋末唐初·作者:褚亮《明堂乐章 舒和》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盛唐·作者: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盛唐·作者:李颀《相和歌辞 从军行》
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唐·作者:王翰《飞燕篇》
城阙摧残犹可惜,荒郊处处生荆棘。唐·作者:张嵩《云中古城赋附歌 其一》
荆榛古木闭荒阡,共道繁华不复全。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三》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盛唐·作者:高适《重阳》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盛唐·作者:高适《古大梁行》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盛唐·作者:李白《苏台览古》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盛唐·作者: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盛唐·作者:李白《梁园吟》
彤庭曙兮延八荒,德合天兮礼神遍。盛唐·作者: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
行行日将夕,荒村古冢无人迹。唐·作者:崔国辅《对酒吟》
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唐·作者: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一》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三》
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荒】【申集上】【艸字部】 荒;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31第08〔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呼光切,音肓。【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周語】田疇荒蕪。【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書·益稷】惟荒度土功。【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梁元帝· 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考證:〔【吳語】荒城不盟。〕 謹照原文城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