兂字的含义
兂字的解释
兂
- 五行:
- 康熙笔画:4
- 拼音:zān
- 繁体:兂
- 笔画:4
- 部首:儿
兂字寓意
【兂】兂 zān 古同“簪”。
兂字解释
【兂】[①][zān][《廣韻》作含切,平覃,精。][《廣韻》側吟切,平侵,莊。]亦作“兂1”。亦作“簮1”。(1)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2)插;戴。(3)连缀。(4)通“槮”。置于水中捕鱼的积柴。[②][zǎn][《集韻》子感切,上感,精。]亦作“簮2”。疾速。
兂字诗词来源
【兂】簪金藉绮升曲筵。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四》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膏沐芳馀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拂镜弄影情未极,回簪转笑思自亲。南梁·作者:萧纲《歌》
丽日祥烟承罕毕,轻荑弱草藉衣簪。初唐·作者:李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唐·作者:张说《灉湖山寺》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盛唐·作者:李白《少年行》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唐·作者:钱起《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唐·作者: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唐·作者:司空曙《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唐·作者: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
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唐·作者:卢象《紫阳真人歌》
三院四人簪白笔,一门三镇拥朱幡。唐·作者:严氏子《颂鲜于叔明》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中唐·作者: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中唐·作者: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中唐·作者:卢纶《题天华观》
还君金钗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九》
膏沐芳馀久不御,蓬首乱鬖不设簪。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二》
拂镜弄影情未极,回簪转笑思自亲。南梁·作者:萧纲《歌》
丽日祥烟承罕毕,轻荑弱草藉衣簪。初唐·作者:李乂《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唯有裁花饰簪鬓,恒随圣藻狎年光。唐·作者:马怀素《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若使巢由知此意,不将萝薜易簪缨。唐·作者:张说《灉湖山寺》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盛唐·作者:李白《少年行》
年华灼灼艳桃李,结发簪花配君子。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唐·作者:钱起《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唐·作者: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徇节。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唐·作者:司空曙《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唐·作者:司空曙《酬李端校书见赠》
金华侍讲三十年,儿戏公卿与簪笏。唐·作者:卢象《紫阳真人歌》
三院四人簪白笔,一门三镇拥朱幡。唐·作者:严氏子《颂鲜于叔明》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中唐·作者: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睥睨三层连步障,茱萸一朵映华簪。中唐·作者:卢纶《九日奉陪侍郎登白楼》
眼见仙丹求不得,汉家簪绂在羸身。中唐·作者:卢纶《题天华观》
兂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兂】【子集下】【儿字部】 兂; 康熙笔画:4; 页码:页123第05【正譌】古文簪字。註見竹部十二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