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兒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兒字寓意

【兒】 ér 均见“儿”。

兒字解释

【兒】[①][ér][《廣韻》汝移切,平支,日。]亦作“児1”。“儿2”的繁体字。(1)婴孩。(2)特指男孩。(3)儿女对父母的自称。(4)南北朝时有对兄亦自称“”者。(5)父母对儿女的称呼。(6)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7)对年少男子的称呼。(8)对情人的昵称。犹言心肝。(9)轻蔑之词,犹言小子。(10)人。(11)雄性。(12)词尾。名词词尾。(13)词尾。动词词尾。(14)词尾。形容词词尾。(15)词尾。量词词尾。[②][ní][《廣韻》五稽切,平齊,疑。]亦作“児2”。(1)“齯”的古字。参见“齯齒”。(2)姓。汉有宽。见《汉书》本传。

兒字诗词来源

【兒】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雄儿田兰为报仇。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汲桑谣》
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二》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南梁·作者:萧衍《河中之水歌》
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南梁·作者:萧衍《河中之水歌》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梁·作者:萧衍《东飞伯劳歌》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南梁·作者:萧衍《东飞伯劳歌》
歌儿流唱声欲清。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一》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小小牛儿虽有角,清溪龙出总须输。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三》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下行。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四》
可怜明月独当天,四个龙儿各自迁。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二十三》
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一》
洛阳男儿急作髻。瑶光寺尼夺作婿。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杨衒之引语》
风流荀令好儿郎,偏能傅粉复薰香。陈朝·作者:徐陵《乌栖曲二首 其一》
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女儿年几十六七,玉面新妆映朝日。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化生万物由婴儿。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唐·作者:王宏《从军行》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皇巢里雏鹓儿。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兒】【子集下】【儿字部】 兒; 康熙笔画:8; 页码:页125第03〔古文〕 【唐韻】汝移切【集韻】【韻會】【正韻】如支切, 爾平聲。【說文】孺子也。象形。小兒頭囟未合。又【韻會】男曰兒,女曰嬰。又【韻會】兒,倪也。人之始,如木有端倪。又【倉頡篇】兒,嬬也。謂嬰兒嬬嬬然,幼弱之形也。又【韻會】姓也。漢有兒寬。又【唐韻】五稽切【集韻】【韻會】研奚切【正韻】五黎切, 音霓。姓也。【前漢·藝文志】兒良一篇。【註】師古曰:六國時人也。【兒寬傳】兒寬,千乘人也。又【韻會】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考證:〔【說文】孩子也。象形。小兒頭囪未合。〕 謹照原文孩子改孺子。頭囪改頭囟。〔【孟子】反其耄倪。〕 謹照原文耄倪改旄倪。

与兒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兒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