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狗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gǒu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狗字寓意

【狗】 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彘(和猪)。刨(p俹 )(一种游泳动作)。盗(小偷)。腿子。仗人势。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好的东西后面,很不相称,常指文章)。

狗字解释

【狗】[①][gǒu][《廣韻》古厚切,上厚,見。]亦作“豿1”。(1)即犬。(2)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3)比喻坏人。(4)奉承,巴结。(5)詈词。表示极端鄙视。(6)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戌”。(7)星名。属斗宿,共两星。[②][gǒu][《集韻》許候切,去,曉。]熊、虎幼仔称“”。

狗字诗词来源

【狗】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汉·作者:无名氏《三府为朱震语》
洛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天狗至。魏晋·作者:无名氏《怀帝永嘉初童谣》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齧人伤。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变为白狗数百身。稽骨须弥示后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天鸡建背双黑星,天籥柄前八黄精,狗国四方鸡下生。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天渊十星鳖东边,更有两狗斗魁前。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农家丈人狗下眠,天渊十黄狗色玄。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北方七宿》
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是次。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二 南方七宿》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盛唐·作者:李白《荅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唐·作者:杜甫《可叹》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中唐·作者:韩愈《汴州乱二首 其一》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中唐·作者:刘禹锡《汉寿城春望》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中唐·作者:刘禹锡《詶宣州崔大夫见寄》
刍狗无由学圣贤,空持感激终昏旦。唐·作者:李绅《南梁行》
不知灵药根成狗,怪得时闻吠夜声。唐·作者:白居易《和郭使君题枸杞》
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唐·作者: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记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中唐·作者:元稹《追昔游》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其四》

狗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狗】【巳集下】【犬字部】 狗; 康熙笔画:9; 页码:页709第12【唐韻】古后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后切, 音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聲。【爾雅·釋畜】未成毫,狗。【註】狗子未生 毛者。【又】尨,狗也。【易·說卦】艮爲狗。【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崙狗國。【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爲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爲狗,生女爲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爾雅·釋鳥】鴗,天狗。【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爲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爲衣 ,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爲袴。 又溪狗,蟲名。【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 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遊蠱。 又草名。【爾雅·釋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齊語】以燕爲主,反其 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 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 。荀子,曾不如相雞 之可以爲名也。【埤雅】狗从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 切,音詬。本作 。熊虎子名。或作豿。【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与狗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狗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