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猛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měng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猛字寓意

【猛】 měng 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 忽然,突然:然。省(x媙g )(亦作“醒”)。可(突然,陡然)。不防。 严厉:宽以济。 凶暴:苛政于虎。禽。兽。戾。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犸。

猛字解释

【猛】[①][měng][《廣韻》莫杏切,上梗,明。](1)健犬。(2)残暴;凶。(3)指凶的人或兽类。(4)勇;威。(5)严厉。(6)烈。气势盛;力量大。(7)指迅。(8)坚强;坚硬;坚定。(9)用力貌;尽情貌。(10)犹厉害。(11)别,不要。(12)突然;忽然。(13)姓。春秋宋有獲。见《左传·庄公十二年》。

猛字诗词来源

【猛】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盛唐·作者:王昌龄《上马当山神》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盛唐·作者: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有身莫犯飞龙鳞,有手莫辫猛虎须。盛唐·作者: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盛唐·作者:李白《杂歌谣辞 司马将军歌》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唐·作者:杜甫《高都护骢马行》
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唐·作者: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 其三》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唐·作者:杜甫《戏作花卿歌》
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唐·作者:杜甫《渔阳》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唐·作者:杜甫《去秋行》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唐·作者:杜甫《发阆中》
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一》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唐·作者: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唐·作者:杜甫《后苦寒行二首 其二》
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唐·作者:杜甫《魏将军歌》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猛】【巳集下】【犬字部】 猛;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713第26〔古文〕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 音蜢。【說文】健犬也。 又 氏,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廣韻】勇猛。【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与猛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猛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