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字的含义
漏字的解释
漏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5
- 拼音:lòu
- 繁体:漏
- 笔画:14
- 部首:氵
漏字寓意
【漏】漏 lòu 物体由孔或缝透过:壶里的水漏光了。漏风。渗漏。漏泄(a.水、光等流出或透出;b.泄露)。漏电(跑电)。 泄露:走漏消息。漏底(泄露内情)。透漏。 脱逃或无意放过:疏漏。遗漏。挂一漏万。漏网之鱼。 〔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如“铜壶滴漏”(亦称“铜壶刻漏”),“漏尽更深”。 中医指某些流出脓血黏液的病:崩漏(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痔漏。
漏字解释
【漏】[①][lòu][《廣韻》盧候切,去候,來。]“屚1”的今字。(1)古代计时器。即漏壶。(2)更次,时刻。(3)液体、气体、光线等从孔隙中渗出或透出。(4)干涸;流失。(5)疏阔,疏漏。(6)遗忘;遗漏。(7)泄露。(8)溢出。(9)显露;露出。(10)排出,排泄。(11)穿通。(12)孔穴。(13)失。(14)修补,补足。(15)诱骗。(16)通“陋”。(17)病名。中医指血流不止或疮溃不收口的病。(18)佛教语。指烦恼。[②][lóu][《字彙》盧侯切]通“螻1”。一种臭气。
漏字诗词来源
【漏】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卮气如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三》
远公自看莲花漏,无复宗雷过讲台。隋末唐初·作者:慧净《自皋亭至吴门吊二大护法》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隋末唐初·作者:谢偃《乐府新歌应教》
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初唐·作者: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笑杀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唐·作者:何仙姑《凤台云母》
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初唐·作者: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那知玉漏稀。初唐·作者:岑羲《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盛唐·作者:孟浩然《除夜有怀》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盛唐·作者: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盛唐·作者: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盛唐·作者:李白《捣衣篇》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乌栖曲》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唐·作者: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作者:杜甫《腊日》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唐·作者: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
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卮气如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三》
远公自看莲花漏,无复宗雷过讲台。隋末唐初·作者:慧净《自皋亭至吴门吊二大护法》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讵障尘。隋末唐初·作者:谢偃《乐府新歌应教》
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初唐·作者: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笑杀狂游勾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唐·作者:何仙姑《凤台云母》
半醉徐击珊瑚树,已闻钟漏晓声传。初唐·作者: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衔欢不觉银河曙,尽醉那知玉漏稀。初唐·作者:岑羲《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一》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盛唐·作者:孟浩然《除夜有怀》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盛唐·作者: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盛唐·作者: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其一》
明月高高刻漏长,真珠帘箔掩兰堂。盛唐·作者:李白《捣衣篇》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乌栖曲》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唐·作者:杜甫《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唐·作者:杜甫《腊日》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唐·作者: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
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漏】【巳集上】【水字部】 漏;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45第13【唐韻】靈 切【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 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又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又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又【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又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又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又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又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又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又【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