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字的含义
壤字的解释
壤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20
- 拼音:rǎng
- 繁体:壤
- 笔画:20
- 部首:土
壤字寓意
【壤】壤 rǎng 松软的土,可耕之地:土壤。沃壤。壤土。 地,与“天”相对:霄壤。天壤之别。 地区,区域:壤界。接壤。穷乡僻壤。 古同“攘”,纷乱。 古同“穰”,五谷丰收。
壤字解释
【壤】[①][rǎng][《廣韻》如兩切,上養,日。](1)泥土。(2)指耕地。(3)地。(4)疆土;疆域。(5)指接壤。(6)凿地出土。(7)古代一种游戏器具。(8)古代数名。亦泛指大数。(9)通“攘”。攘夺。(10)通“蠰”。虫名。参见“壤蟲”。[②][ráng][《集韻》如陽切,平陽,日。](1)通“穰”。丰收。(2)见“壤2子”。
壤字诗词来源
【壤】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初唐·作者:武则天《石淙》
量弘宇宙无遗壤,令肃风霆欲裂山。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鼓腹击壤歌康哉!唐·作者:皎然《乐意联句一首》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唐·作者:鲍防《元日早朝行》
旧时白翟今荒壤,苇谷凄凄风雨多。唐·作者:郑玉《苇谷》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唐·作者:白居易《过颜处士墓》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骠国乐 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六 驯犀》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八 骠国乐》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唐·作者:不详《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七迎武舞》
豢术缘何竟醢龙,因迁僻壤隔云封。唐·作者:无名氏《鲁阳城》
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唐·作者:杜牧《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唐·作者:方干《送郑端公》
丹诚岂分埋幽壤,白日终希照覆盆。唐·作者:李玫《喷玉泉冥会诗八首 其四 四丈夫同赋》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唐·作者:薛能《送人归上党》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唐·作者:崔珏《哭李商隐 其一》
困极还应有甚通,难将粪壤掩神踪。唐末·作者:韩偓《宝剑》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杂曲歌辞 苦热行》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五代·作者:詹琲《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村夫击壤荷丰年,侯门朱紫皆风雅。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十九》
量弘宇宙无遗壤,令肃风霆欲裂山。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鼓腹击壤歌康哉!唐·作者:皎然《乐意联句一首》
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唐·作者:鲍防《元日早朝行》
旧时白翟今荒壤,苇谷凄凄风雨多。唐·作者:郑玉《苇谷》
长夜肯教黄壤晓,悲风不许白杨春。唐·作者:白居易《过颜处士墓》
时有击壤老农父,暗测君心闲独语。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骠国乐 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六 驯犀》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八 骠国乐》
赫赫玄功被穹壤,皇皇至德洽生灵。唐·作者:不详《郊庙歌辞 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 第七迎武舞》
豢术缘何竟醢龙,因迁僻壤隔云封。唐·作者:无名氏《鲁阳城》
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唐·作者:杜牧《池州李使君没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唐·作者:方干《送郑端公》
丹诚岂分埋幽壤,白日终希照覆盆。唐·作者:李玫《喷玉泉冥会诗八首 其四 四丈夫同赋》
燕台基壤穴狐蛇,计拙因循岁月赊。唐·作者:薛能《送人归上党》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唐·作者:崔珏《哭李商隐 其一》
困极还应有甚通,难将粪壤掩神踪。唐末·作者:韩偓《宝剑》
何当一雨苏我苗,为君击壤歌帝尧。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杂曲歌辞 苦热行》
击壤太平朝野客,凤山深处□生辉。五代·作者:詹琲《追和秦隐君辞荐之韵上陈侯乞归凤山》
村夫击壤荷丰年,侯门朱紫皆风雅。北宋·作者:赵炅《缘识 其十九》
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壤】【丑集中】【土字部】 壤;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242第17〔古文〕 【廣韻】如兩切【集韻】汝兩切, 音穰。【說文】柔土也。無塊曰壤。又物自生則言土,人耕種則言壤。【書·禹貢】咸則三壤。【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知其種,以敎稼穡樹藝。 又壤奠,壤土所出奠贄也。【書·康王之誥】一二臣衞,敢執壤奠。 又【揚子·方言】梁益之閒,所愛諱其肥盛曰壤。壤子猶愛子也。【鄒陽·上吳王書】壤子王梁。 又富足也。與穰同。【列子·天瑞篇】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壤。 又傷也。【穀梁傳·隱三年】日有食之,吐者外壤,食者內壤。 又紛錯貌。【史記·貨殖傳】天下壤壤,皆爲利往。 又蓋壤,天地也。【韓愈詩】威風挾惠氣,蓋壤兩劘拂。 又煩壤,糞埽之餘積也。【莊子·達生篇】煩壤之內,雷霆居之。 又蟻壤,泉穴也。【戰國策】齊桓公伐孤竹,山中無水。隰朋曰:去蟻壤寸有水。掘之,果得水。 又擊壤,古戲也。【史記·五帝紀】帝遊康衢,老人擊壤而歌于路。 又地名。【春秋·宣七年】公會晉侯、宋公、衞侯、鄭伯、曹伯于黑壤。【註】晉地。【左傳·隱十一年】公之爲公子也,與鄭人戰于狐壤。【註】鄭地。【史記·秦本紀】甘茂伐韓宜陽,五月不拔,樗里子譖之,王欲罷兵。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悉起兵拔之。一曰息壤,坌土也。【路史】息生之土,長而不窮。柳宗元有永州龍興寺息壤記。 又姓。【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壤駟赤,字子徒,秦人。 又【集韻】如陽切,音勷。肥土也。【急就章】墼絫廥廐庫東廂,屛廁溷渾糞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