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4
  • 拼音:ràng
  • 繁体:
  • 笔画:24
  • 部首:

讓字寓意

【讓】 ràng 见“让”。

讓字解释

【讓】[①][ràng][《廣韻》人樣切,去漾,日。]“让1”的繁体字。(1)责备;责问。(2)谦让;推辞。(3)指把好处让给别人。(4)出让;转让。(5)避开;退让。(6)推,推举。(7)举手与心平。古礼仪式的一种。(8)逊色;不及。(9)请,邀请。(10)用酒食之类款待;请人接受招待。(11)请安。(12)听任;容许。(13)便秘而后又腹泻。(14)介词。犹被。(15)通“攘”。窃夺。(16)通“攘”。扰攘。(17)通“釀”。(18)水名。亦名逊水,廉水的支流。在陕西省勉县西南。(19)姓。明有让师。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讓字诗词来源

【讓】喉唇废职方思让。明笔直绳天威谅。南朝宋·作者:刘骏《华林都亭曲水联句产柏梁体诗》
逡巡揖让诏司仪。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多奇多能祖孝徵,能赋能诗裴让之。南北朝·作者:无名氏《省中为祖珽裴让之语》
何曾织素让新人,不掩流苏推中妇。南北朝·作者:萧诠《赋得婀娜当轩织诗》
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已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初唐·作者:宋之问《明河篇》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初唐·作者:沈佺期《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当熊让辇愧前芳,再司铨筦恩可忘。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一》
海花争让候榴花,犯雪先开内史家。盛唐·作者:皇甫冉《韦中丞西厅海榴》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唐·作者:钱起《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独看积素凝清禁,已觉轻寒让太阳。唐·作者:钱起《和王员外雪晴早朝》
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唐·作者:顾况《岁日作》
凌霜不肯让松柏,作宇由来称栋梁。唐·作者: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胆大欲期姜伯约,功多不让李轻车。唐·作者:韩翃《送刘将军》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中唐·作者:窦常《杏山馆听子规》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中唐·作者:杨巨源《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
幽深不让子真居,度日闲眠世事疏。中唐·作者:武元衡《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古藓寒芜让品流,小斋多谢伴清幽。唐·作者:陈翥《金钱花 其二》

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讓】【酉集上】【言字部】 讓; 康熙笔画:24; 页码:页1187第12〔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人樣切【正韻】而亮切, 壤去聲。【說文】相責讓也。【小爾雅】詰責以辭謂之讓。【左傳·僖五年】公使讓之。【註】譴讓之。【周禮·地官】司救掌萬民之衺惡過失而誅讓之。【史記·張耳 餘傳】張耳責讓 餘以不肎救趙。 又【玉篇】謙也。【類篇】退也。【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書·堯典】允恭克讓。【左傳·文元年】 讓,德之基也。又【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應受而推曰讓。【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又【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又木名。【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註】交讓,木名。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出岷山,在安都縣。 又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又【讀書通】通作攘。【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漢書】作進攘。 又【韻會小補】通作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又叶如羊切,音穰。【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說文】本作 。

与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