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hōng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烘字寓意

【烘】 hōng 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箱。手。干(g乶 )。烤。焙。 烧。 衬托,渲染:衬。托。染。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托所描绘的事物)。

烘字解释

【烘】[①][hōng][《廣韻》呼東切,平東,曉。](1)燃烧。(2)烤。人向火取暖,物向火使熟或干燥。(3)衬托;渲染。(4)映照。(5)用同“哄”。众人同时发声。参见“堂”。(6)用同“哄”。劝说,劝慰。

烘字诗词来源

【烘】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唐·作者: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中唐·作者: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
铜驼酒熟烘明胶,古堤大柳烟中翠。中唐·作者:李贺《许公子郑姬歌》
遍身烘烂更何人,卧棘森森一智真。唐·作者:惟俨《曜日颂》
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唐·作者:无名氏《题长乐驿壁》
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唐·作者:无名氏《嘲郑薰》
紫茸排萼露微红,不比春花对日烘。唐·作者:陈经国《木芙蓉》
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唐·作者:温庭筠《春愁曲》
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秦妇吟》
金劲任从千口铄,玉寒曾试几炉烘。唐末·作者:韩偓《此翁》
碧桐阴尽隔帘栊,扇拂金鹅玉簟烘。唐末·作者:韩偓《昼寝》
露染霜乾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唐末·作者:吴融《红叶》
烘焙几工成晓雪,轻明百幅叠春冰。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谢人惠纸》
溪头烘药烟霞暖,花下围棋日月长。南唐·作者:李中《思简寂观旧游寄重道者》
朝趋建礼霞烘日,夜直承明月印天。后唐至宋初·作者:范质《贺李昉》
香苞半绽丹砂吐,细朵齐开烈焰烘。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独赏牡丹因而成咏》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五代至宋·作者:张泌《浣溪沙 其九》
烘烘火色水中论,至宝须教鼎内存。北宋·作者:赵炅《逍遥咏 其十八》
暖融春色交相妒,繁㬠晴阳艳欲烘。北宋·作者:李至《奉和独赏牡丹》

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烘】【巳集中】【火字部】 烘;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670第17【唐韻】呼東切【集韻】【韻會】呼公切【正韻】呼洪切, 音 。【爾雅·釋言】烘,燎也。【廣韻】火貌。【詩·小雅】卬烘于煁。 又【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 音洪。義同。 又【集韻】居容切,音恭。【詩·小雅】卬烘于煁。【釋文】孫炎音恭。 又【集韻】【類篇】 渠容切,音蛩。義同。又【廣韻】【集韻】 胡貢切,音閧。【廣韻】火貌。 又【集韻】一曰火乾物。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呼貢切,音戇。【廣韻】火乾也。 【集韻】或作灴。

与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