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杯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bēi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杯字寓意

【杯】 bēi 盛酒、水、茶等的器皿:子。盘狼藉。中物(指酒)。 状的锦标:奖赛。夺

杯字解释

【杯】[①][bēi][《廣韻》布回切,平灰,幫。]亦作“柸1”。亦作“桮1”。“棓4”的被通假字。亦作“盃1”。(1)古代盛羹及注酒之器。(2)指酒。(3)引申为酌,饮。(4)状物。(5)量词。(6)晋宋间有禅僧常乘木渡水,人称渡和尚,后因以借指舟船。(7)通“秠”。麸皮。

杯字诗词来源

【杯】君不见亡灵蒙享祀。何时倾杯竭壶罂。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一》
乍见远舟如落叶,复看遥舸似行杯。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衔云酒杯赤玛瑙,照日食螺紫琉璃。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藤杯屡动情仍畅,翠樽引满趣弥深。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河堤极望今如此,行杯落叶讵虚传。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三》
杯至定知悬怪晚,饮尽祇应速唱看。唐初·作者:王绩《过程处士饮率尔成咏》
幽兰独夜清琴曲,桂树凌云浊酒杯。唐初·作者:王绩《北山》
金浆既取玉杯斟,玉酒还用金膏酿。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凤皇原上开青壁,鹦鹉杯中弄紫霞。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初唐·作者:王勃《蜀中九日》
艳拂衣襟蕊拂杯,绕枝闲共蝶徘徊。初唐·作者:郭震《惜花》
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初唐·作者:宋之问《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西夏黄河水心剑,东周清洛羽觞杯。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蹋鸳鸯荐。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杯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杯】【辰集中】【木字部】 杯; 康熙笔画:8; 页码:页513第09〔古文〕 【唐韻】布回切【集韻】【韻會】晡枚切【正韻】晡回切, 背平聲。【說文】作桮。俗作 ,通作杯。飮酒器。唐孔穎達曰:《周禮》有王敦,今之杯盂也。【禮·玉藻】母沒而杯棬不能飮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又盛羹器。【前漢·項羽傳】幸分我一杯羹。【師古註】今之側杯有兩耳者。 又叶博孤切,音餔。【曹植·隴西行】卻略再拜跪,然後持一杯。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 又叶薄侯切,音裒。【鮑照·合歡詩】飮共連理杯,寢共無縫裯。考證:〔【史記·項羽傳】一杯羹。【師古註】今之側杯有兩耳者。〕 謹按師古註係前漢書,謹將史記改爲前漢。幷照原文增幸分我三字。

与杯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杯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