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qiān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愆字寓意

【愆】 qiān 罪过,过失:忒。尤。罪。 耽误:期。滞。 过:伏(天气冷暖失调,多指大旱或酷暑,有变化无常的意思)。

愆字解释

【愆】[①][qiān][《廣韻》去乾切,平仙,溪。]亦作“1”。亦作“諐1”。(1)罪过,过失。(2)违背;违失。(3)丧失,失掉。(4)超过。(5)丰盈;多馀。(6)患恶疾。

愆字诗词来源

【愆】精爽颇损膂力愆。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七》
其礼不愆仪不忒。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三》
梦应明帝张愆迎。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心本不愆自然戒,何用科条防毁败。北宋·作者:晁迥《三法自然歌》
氛埃屏息云常覆,稼穑繁滋泽靡愆。宋·作者:薛田《成都书事百韵》
人心利害两不谋,春阳稍愆天子忧。北宋·作者:欧阳修《答梅圣俞莫登楼》
垂稔良田雨信愆,三农忧死只呼天。北宋·作者:韩琦《喜雨》
愆阳经腊恻皇情,遍走灵祠达意诚。北宋·作者:韩琦《祈雪宿斋醴泉观》
灵祠躬祷极伸虔,唯恐愆阳病晚田。北宋·作者:韩琦《次韵和通判钱昌武郎中中秋遇雨》
运月愆阳作旱灾,龙坛申祷洁三垓。北宋·作者:韩琦《喜雨应祷》
齐桓晋文无实义,挟周徇己掩大愆。北宋·作者:韩琦《读刘易春秋新解》
娲皇没后几多年,夏伏冬愆任自然。北宋·作者:李觏《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
今年兴元辄愆雨,众恳问龙求滴水。北宋·作者:文同《北禅龙井》
凉风肃物初秋意,膏泽愆期旦昼阴。北宋·作者:韩缜《庚子八月八日再游东山寺》
向来河洛久愆阳,祷祀徒劳罄肃庄。北宋·作者:司马光《和公廙喜雪》
遂令阴飙自回斡,安得岁物无疵愆。北宋·作者:曾巩《北风》
寻求就理两俱愆,不涉二途病亦然。北宋·作者:舜禅师《偈二首 其二》
南郭先生比鷾鸸,年年过我未愆期。北宋·作者:王安石《和陈辅秀才金陵书事》
愆阳陵秋更暴横,焮我欲作昆明灰。北宋·作者:王安石《秋热》
字人亡状序宜愆,何意天心独不然。北宋·作者:强至《粹中先辈以甘雨时降兆为丰岁过形雅什猥推凉德辄次元韵以答来贶》

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愆】【卯集上】【心字部】 愆;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393第35〔古文〕 【廣韻】去乾切【集韻】丘虔切【正韻】苦堅切, 音騫。【說文】過也。【增韻】差 也。又罪也,失也。【書·伊訓】惟兹三風十愆。【註】過也。 又惡疾曰愆。【左傳·昭二十六年】王愆于厥身。 又叶起巾切,音 。【詩·小雅】我孔熯矣,式禮莫愆。工祝致告,徂賚孝孫。【韓愈·祭兄文】其不有年,以補我愆。叶上墳恩原奔。 又叶起淺切,音遣。【詩·小雅】伐木于阪。釃酒有衍。籩豆有踐,兄弟無遠。民之失德,乾餱以愆。【揚子·太 經】井無幹,水直衍,匪溪匪谷,終於愆。或作諐。亦作 。【說文】【集韻】又作 。籀作 。

与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