穽字的含义
穽字的解释
穽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jǐng
- 繁体:穽
- 笔画:9
- 部首:穴
穽字寓意
【穽】穽 jǐng 同“阱”。
穽字解释
【穽】[①][jǐng][《廣韻》疾郢切,上静,從。](1)捕野兽的陷坑。(2)泛指深坑。(3)拘禁人畜的地方;牢房。(4)喻法网或圈套。(5)陷入。(6)陷害。
穽字诗词来源
【穽】公门身入洞门行,出阱离笼似有情。唐·作者:薛能《宿仙游寺望月生峰》
洞壑双扉入到初,似从深阱睹高墟。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忆潼关》
人情易逐炎凉改,官路难防陷阱多。北宋·作者:王禹偁《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 其一》
深阱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北宋·作者:穆脩《书事觉庵》
不知饵牵落槛阱,一麾发伏如惊飙。北宋·作者:苏舜元《瓦亭联句》
龙待云雷无一勺,虎思林麓困穷阱。北宋·作者:张方平《出京东归招赵参》
开怀吐胸不自疑,世路迫窄多阱机。北宋·作者:欧阳修《长句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乳虎咆哮落深阱,青萍一挥断人颈。北宋·作者:苏舜钦《了语不了语 其一》
世间机阱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北宋·作者: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
就令贵显亦迍踬,尤触阴机石临阱。北宋·作者:蔡襄《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取其略作诗以送之》
世路因仍忧槛阱,他乡衰暮傍风尘。北宋·作者:曾巩《书阁》
不从平路从风波,或遭陷阱或网罗。北宋·作者:徐积《题寄亭》
身计只知忧陷阱,年华岂解老神仙。北宋·作者:郭祥正《临江春晚》
仕途机阱了可畏,天地虽广身不容。北宋·作者:郭祥正《灵芝宫》
横前坑阱众所畏,布路金珠谁不裹。北宋·作者: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
我惭汩没落陷阱,眼前差路知几蹊。北宋·作者:李之仪《得琏老庄僧书所报周悉且速东归既愧其勤因述书语为谢仍约官满就见》
崎岖槛阱方谋食,啸傲山林肯计年。北宋·作者:苏辙《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不知中途有陷阱,山高日莫多棘茨。北宋·作者: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身居阱中不见天,仰面虚空闻下石。北宋·作者:苏辙《寄内》
利机舞眉手摇阱,鼠子乾没穷铢毫。北宋·作者:刘弇《秋日仪真即事十首 其十》
洞壑双扉入到初,似从深阱睹高墟。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忆潼关》
人情易逐炎凉改,官路难防陷阱多。北宋·作者:王禹偁《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 其一》
深阱已颠犹磷石,危苕将箨更推风。北宋·作者:穆脩《书事觉庵》
不知饵牵落槛阱,一麾发伏如惊飙。北宋·作者:苏舜元《瓦亭联句》
龙待云雷无一勺,虎思林麓困穷阱。北宋·作者:张方平《出京东归招赵参》
开怀吐胸不自疑,世路迫窄多阱机。北宋·作者:欧阳修《长句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乳虎咆哮落深阱,青萍一挥断人颈。北宋·作者:苏舜钦《了语不了语 其一》
世间机阱知难避,往者图书可自箴。北宋·作者:苏舜钦《依韵和王景章见寄》
就令贵显亦迍踬,尤触阴机石临阱。北宋·作者:蔡襄《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取其略作诗以送之》
世路因仍忧槛阱,他乡衰暮傍风尘。北宋·作者:曾巩《书阁》
不从平路从风波,或遭陷阱或网罗。北宋·作者:徐积《题寄亭》
身计只知忧陷阱,年华岂解老神仙。北宋·作者:郭祥正《临江春晚》
仕途机阱了可畏,天地虽广身不容。北宋·作者:郭祥正《灵芝宫》
横前坑阱众所畏,布路金珠谁不裹。北宋·作者: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
我惭汩没落陷阱,眼前差路知几蹊。北宋·作者:李之仪《得琏老庄僧书所报周悉且速东归既愧其勤因述书语为谢仍约官满就见》
崎岖槛阱方谋食,啸傲山林肯计年。北宋·作者:苏辙《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不知中途有陷阱,山高日莫多棘茨。北宋·作者: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
身居阱中不见天,仰面虚空闻下石。北宋·作者:苏辙《寄内》
利机舞眉手摇阱,鼠子乾没穷铢毫。北宋·作者:刘弇《秋日仪真即事十首 其十》
穽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穽】【午集下】【穴字部】 穽; 康熙笔画:9; 页码:页863第15【集韻】【正韻】 疾正切,音淨。【說文】陷也,所以取獸者。一曰穿地陷獸也。【書·費誓】杜乃擭,斂乃穽。【疏】穽以捕小獸,穿地爲深坑,入不能出,其上不設機,小異于擭。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疾郢切,音靜。義同。 【集韻】本作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