褸字的含义
褸字的解释
褸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lǚ
- 繁体:褸
- 笔画:16
- 部首:衤
褸字寓意
【褸】褸 lǚ 见“褛”。
褸字解释
【褸】[①][lóu][《廣韻》落侯切,平侯,來。]“褛1”的繁体字。(1)衣襟。(2)借指衣服。[②][lǚ][《廣韻》力主切,上麌,來。]“褛2”的繁体字。见“褸2裂”。
褸字诗词来源
【褸】三纪修行箬笠僧,布衣褴褛发鬅鬙。宋·作者:金君卿《题赠南台山院主吉大师》
万指丛中见玉蟾,不作衣衫褴褛嫌。南宋·作者:白玉蟾《纯阳会》
只因生在胡元世,岂将褴褛换罗衣。宋末元初·作者:方凤《述志》
褐衣褴褛聊遮赤,短发鬅鬙底用冠。金·作者:王彧《又颂》
布袍褴褛化风埃,是处青山骨可埋。金末元初·作者:李俊民《戏赠》
刘山人,黄须模糊衣袖褛。元·作者:王恽《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 其五 刘山人歌》
褴褛山僧踏软红,自知人法本皆空。元末明初·作者:李穑《自戏》
养得儿男学务农,布衣褴褛发蓬松。明·作者:郑真《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二》
治乱由来在圣狂,衮衣蓝褛亦堪伤。明·作者:徐居正《读宣和遗事。有感 其三》
犹嫌韩老送蓝褛,肯学相如赋子虚。明·作者:顾清《除夕用伯明旧韵 其二》
驰驱京国罨头尘,褴褛衣衫垫角巾。明·作者:唐寅《漫兴十首 其五》
五月临平山下路,蚕成衣褛麦成秋。明·作者:俞彦《浣溪沙 其五 改参寥诗》
蒙茸莫问千金腋,褴褛翻疑百结鹑。明·作者:徐熥《分得季子裘送钱叔达归吴兴》
风度枕函闻暗麝,月穿衫褛见凝酥。明末清初·作者:王彦泓《即事十首 其五》
遥遥百越浮诸鸟,宁使褛船信息非。明末·作者:陈子壮《遥遥》
褴褛百结脚不袜,伶仃枯槁无人形。明末清初·作者:魏耕《醉歌行 姜大行宴中作》
廿年蓝褛归殊远,一老经营事已艰。清末·作者:郑孝胥《八月六日携炳垂二子登晴川阁》
流亡就业等操墁,褴褛还家当曳裾。清末至现当代·作者:洪存恕《失题三首 其一》
褴褛春衫疑坏衲,浑沦天巧是神椎。现当代·作者:邵祖平《坪石山峰斑赭兀立俗名棒椎峰徐霞客谓似武夷一体者》
褴褛衣衫短棘须,肩扛椽木出山隅。当代·作者:陈振家《山叟》
万指丛中见玉蟾,不作衣衫褴褛嫌。南宋·作者:白玉蟾《纯阳会》
只因生在胡元世,岂将褴褛换罗衣。宋末元初·作者:方凤《述志》
褐衣褴褛聊遮赤,短发鬅鬙底用冠。金·作者:王彧《又颂》
布袍褴褛化风埃,是处青山骨可埋。金末元初·作者:李俊民《戏赠》
刘山人,黄须模糊衣袖褛。元·作者:王恽《读五代史记作古乐府五首 其五 刘山人歌》
褴褛山僧踏软红,自知人法本皆空。元末明初·作者:李穑《自戏》
养得儿男学务农,布衣褴褛发蓬松。明·作者:郑真《人有为石梁谣者录成 其十二》
治乱由来在圣狂,衮衣蓝褛亦堪伤。明·作者:徐居正《读宣和遗事。有感 其三》
犹嫌韩老送蓝褛,肯学相如赋子虚。明·作者:顾清《除夕用伯明旧韵 其二》
驰驱京国罨头尘,褴褛衣衫垫角巾。明·作者:唐寅《漫兴十首 其五》
五月临平山下路,蚕成衣褛麦成秋。明·作者:俞彦《浣溪沙 其五 改参寥诗》
蒙茸莫问千金腋,褴褛翻疑百结鹑。明·作者:徐熥《分得季子裘送钱叔达归吴兴》
风度枕函闻暗麝,月穿衫褛见凝酥。明末清初·作者:王彦泓《即事十首 其五》
遥遥百越浮诸鸟,宁使褛船信息非。明末·作者:陈子壮《遥遥》
褴褛百结脚不袜,伶仃枯槁无人形。明末清初·作者:魏耕《醉歌行 姜大行宴中作》
廿年蓝褛归殊远,一老经营事已艰。清末·作者:郑孝胥《八月六日携炳垂二子登晴川阁》
流亡就业等操墁,褴褛还家当曳裾。清末至现当代·作者:洪存恕《失题三首 其一》
褴褛春衫疑坏衲,浑沦天巧是神椎。现当代·作者:邵祖平《坪石山峰斑赭兀立俗名棒椎峰徐霞客谓似武夷一体者》
褴褛衣衫短棘须,肩扛椽木出山隅。当代·作者:陈振家《山叟》
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褸】【申集下】【衣字部】 褸;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123第05【唐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 音樓。【玉篇】衣襟也。【說文】衽也。【博雅】 、袩、衽謂之褸。 又【廣韻】力主切,音縷。【玉篇】衣壞也。【揚子·方言】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或謂之褸裂,或謂之襤褸。又紩衣謂之褸。 又與縷通。【綱目集覽】藍縷、襤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