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字的含义
管字的解释
管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4
- 拼音:guǎn
- 繁体:管
- 笔画:14
- 部首:竹
管字寓意
【管】管 guǎn 吹奏的乐器:管乐器。管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 负责,经理:管理。
管字解释
【管】[①][guǎn][《廣韻》古滿切,上緩,見。]亦作“筦1”。“浣2”的被通假字。(1)古乐器名。亦为以管发声乐器的总称。(2)吹奏管乐器。(3)管子。(4)指定音的仪器律管。(5)《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陆德明释文:“管,筆管。”后因称笔为管。(6)古称钥匙。(7)枢要;法则。(8)包容;包括。(9)擅专;管辖;负责。(10)唐代于岭南道设置的某些特别行政区域称“管”。(11)顾及;过问。(12)关涉。(13)看管。(14)管束;控制。(15)加以固定。(16)供给;提供。(17)一定;准定。(18)保证;包管。(19)尽管。(20)不管;无论。(21)方言,犹值。谓货物相当于某一价钱。(22)方言。犹行,可以。(23)量词。用于笔和其他管状器物。(24)介词。跟“叫”相配合,作用与“把”相近。(25)通“關”。参见“管閉”。(26)姓。[②][guān][《集韻》古丸切,平桓,見。]通“館1”。
管字诗词来源
【管】清丝流管歌玉凫。东汉·作者:刘宏《招商歌》
弦悲管清月将入。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催弦急管为君舞。穷秋九月荷叶黄。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管玉柱响洞房。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
鸣弦流管增长叹。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五》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凤凰新管箫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楼台宛转曲皆通,弦管逶迤彻下风。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风前花管飏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二》
摇环动佩出层城,鹍弦凤管奏新声。隋·作者:虞世基《四时白纻歌 长安秋》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白帝商音 舒和》
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唐·作者:王宏《从军行》
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唐初·作者:李峤《石淙》
中堂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初唐·作者: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 其二》
龙旗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初唐·作者:崔融《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初唐·作者:郭震《米囊花》
主人丝管清且悲,客子肝肠断还续。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两司谬忝谢钟裴,礼乐铨管效涓埃。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当熊让辇愧前芳,再司铨筦恩可忘。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弦悲管清月将入。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催弦急管为君舞。穷秋九月荷叶黄。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曲二首 其一》
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管玉柱响洞房。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
鸣弦流管增长叹。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五》
在心曰志发言诗,声成于文被管丝。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凤凰新管箫史吹,朱鸟春窗玉女窥。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楼台宛转曲皆通,弦管逶迤彻下风。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风前花管飏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二》
摇环动佩出层城,鹍弦凤管奏新声。隋·作者:虞世基《四时白纻歌 长安秋》
鸣鞞奏管芳羞荐,会舞安歌葆眊扬。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白帝商音 舒和》
凤皇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唐·作者:王宏《从军行》
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唐初·作者:李峤《石淙》
中堂促管淹春望,后殿清歌开夜扉。初唐·作者:元万顷《奉和春日二首 其二》
龙旗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初唐·作者:崔融《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却笑野田禾与黍,不闻弦管过青春。初唐·作者:郭震《米囊花》
主人丝管清且悲,客子肝肠断还续。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两司谬忝谢钟裴,礼乐铨管效涓埃。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当熊让辇愧前芳,再司铨筦恩可忘。初唐·作者:李显《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管】【未集上】【竹字部】 管;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9第06【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 音筦。樂器。【書·益稷篇】下管鼗鼓。【詩·商頌】嘒嘒管聲。【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篪,六孔。【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前漢·律歷志】竹曰管。【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 陽氣。 又地名。【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禮·內則】右佩玦、捍、管。【註】管,筆彄。【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註】猶包也。【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詩·大雅】靡聖管管。【傳】管管,無所依繫。【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註】謂籥也。【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集韻】古丸切, 音官。【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考證:〔【書·益稷謨】下管鼗鼓。〕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 謹照原文吹蕩改吹簜。〔【周禮·春官】孤竹之管,絲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箎,六孔。〕 謹照原文絲竹改孫竹。箎改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