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訝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訝字寓意

【訝】 yà 见“讶”。

訝字解释

【訝】[①][yà][《廣韻》吾駕切,去禡,疑。]“讶1”的繁体字。亦作“1”。(1)迎接。(2)惊诧;疑怪。(3)称誉。

訝字诗词来源

【訝】妾惊甘泉足烽火,君讶渔阳少阵云。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讶许人情太厚薄,分恩赋念能斟酌。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复忆。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唐·作者:张说《时乐鸟篇》
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唐·作者:赵冬曦《灉湖作》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作者: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唐·作者:杜甫《野人送朱樱》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三》
不知君作神仙尉,特讶行来云雾深。唐·作者:蔡希寂《赠张敬微》
鸟讶山经传不尽,花随月令数仍稀。唐·作者:庾光先《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
韩生讶我为斯艺,劝我徐驱作安计。唐·作者:张建封《酬韩校书愈打毬歌》
花里棋盘憎鸟污,枕边书卷讶风开。中唐·作者:韦应物《假中枉卢二十二书亦称卧疾兼讶李二久不访问以诗答书因亦戏李二》
萍乡露冕真堪惜,凤沼鸣珂已讶迟。唐·作者: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唐·作者:彭伉《寄妻》
频嫌海燕巢难定,却讶林莺语不真。唐·作者:严郾《赋百舌鸟》
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唐·作者:郭圆《咏韦皋》
城下秋江寒见底,宾筵莫讶食无鱼。中唐·作者:羊士谔《郡中即事三首 其三》
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中唐·作者:韩愈《次邓州界》
眼穿长讶双鱼断,耳热何辞数爵频。中唐·作者:韩愈《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中唐·作者:韩愈《赠刘师服》

訝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訝】【酉集上】【言字部】 訝;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149第12【唐韻】吾駕切【集韻】魚駕切【韻會】【正韻】五駕切, 音砑。【說文】相迎也。引周禮秋官,諸侯有卿訝。【徐曰】按《周禮》使將至,使卿訝。謂以言辭迎而勞之也。又【訝士註】士官之迎四方賔客者。【儀禮·聘禮】厥明訝賔于館。【註】迎也。 又【廣韻】嗟訝也。【增韻】疑怪也。【呂覽·必已篇】無訝無訾。【唐書·李勣傳】使至,高祖訝無表。【韓愈·縣齋有懷詩】睢盱互猜訝。 又【玉篇】與迓同。【書·盤庚】余迓續乃命于天。【傳】迓,迎也。 又【集韻】或作御。【詩·召南】百兩御之。【釋文】御,本亦作訝。 又【集韻】或作輅。【左傳·宣二年】宋狂狡輅鄭人。【註】輅,迎也。 又【音學五書】通作梧。【儀禮·聘禮】賔進訝受几于筵前。【註】今文訝爲梧,五故切。 又與牙通。【周禮·冬官】輪人爲輪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鄭司農云:牙讀如訝。【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說文】重文从辵作迓,隸省作迓。迓字从辵从牙。

与訝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訝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