関字的含义
関字的解释
関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guān
- 繁体:関
- 笔画:14
- 部首:門
関字寓意
【関】関 guān 同“关”。
関字解释
【関】[①][guān][《廣韻》古還切,平删,見。]“关1”的繁体字。亦作“閞1”。亦作“関1”。亦作“闗1”。亦作“1”。(1)门闩。(2)门;门扇。(3)泛指门户、出入口。(4)城门;要塞。(5)特指函谷关或潼关。(6)征税的关卡。(7)关税。(8)控制。(9)僧尼与外界隔绝、静坐修行时所住的龛或房。(10)使开着的物体合拢。(11)处置;安排。(12)禁闭;放在里面不使出来。(13)(商店或工厂)歇业。(14)比喻经受严峻考验的时刻。(15)指境界。(16)经过,通过。(17)禀告。(18)表白。(19)犹纳入。(20)古代官府之间行文询事或提取案犯。(21)古代亦指平行官府之间往来的公文。(22)索要;领取;发放。(23)机器或物体中起转动关联作用的部分。(24)引申为事物中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5)关联;涉及。(26)牵系。(27)参与;关心。(28)指衡量事物的标准。(29)指身体的某些关键部位或器官。(30)“關上”的省称。(31)围棋手法之一。(32)通“貫”。贯穿;插入。(33)通“貫”。穿(鞋)。(34)通“貫”。施行。(35)通“貫”。融合;贯通。(36)通“扃”。古代车上的横栏。(37)通“管”。参见“關籥”。(38)姓。汉有关並,见《汉书·沟洫志》。[②][wān][《集韻》烏關切,平删,影。]通“彎1”。“关2”的繁体字。引满弓。[③][wǎn]“关3”的繁体字。绾。
関字诗词来源
【関】关东大豪戴子高。汉·作者:无名氏《时人为戴遵语》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双鸠关关宿河湄。忧来感物涕不晞。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南齐·作者:释宝月《行路难》
鸾生十子九子瑖。一子不瑖关中乱。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柳楷引谣》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后书信不相关。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北周·作者:宇文招《从军行》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一》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南北朝末隋初·作者:卢思道《从军行》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隋末至初唐·作者: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隋末唐初·作者:蔡瑰《夏日闺怨》
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初唐·作者:杨师道《阙题》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双鸠关关宿河湄。忧来感物涕不晞。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杨越。南齐·作者:释宝月《行路难》
鸾生十子九子瑖。一子不瑖关中乱。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柳楷引谣》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后书信不相关。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八》
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无复汉地关山月,唯有漠北蓟城云。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北周·作者:宇文招《从军行》
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一》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南北朝末隋初·作者:卢思道《从军行》
荡子从来好留滞,况复关山远迢递。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隋末至初唐·作者: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非关曾入楚王宫,直为相思腰转细。隋末唐初·作者:蔡瑰《夏日闺怨》
二月桑津期结伴,三春淇水逐关情。初唐·作者:杨师道《阙题》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関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関】【戌集上】【門字部】 関;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34第08【正字通】俗關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