帻字的含义
帻字的解释
帻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4
- 拼音:zé
- 繁体:幘
- 笔画:11
- 部首:巾
帻字寓意
【帻】帻 (幘) zé 古代的头巾。
帻字解释
【帻】[①][zé][《廣韻》側革切,入麥,莊。]“帻1”的繁体字。(1)古代包扎发髻的巾。(2)犹冠。形状类似帽子的东西。[②][cè][《集韻》測革切,入麥,初。]“帻2”的繁体字。牙整齐而上下相切。
帻字诗词来源
【帻】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盛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唐·作者:司空曙《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中唐·作者:韦应物《杂言送黎六郎》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中唐·作者:李端《江上逢柳中庸》
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中唐·作者: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人人齐醉起舞时,谁觉翻衣与倒帻。中唐·作者:张籍《宴客词》
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唐·作者:白居易《喜杨六侍御同宿》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唐·作者: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唐末·作者:任翻《再游巾子山寺》
连延花蔓映风廊,岸帻披襟到竹房。唐·作者:陆龟蒙《同袭美游北禅院》
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帻高。唐·作者: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二首 其二》
金笼莫恨伤冠帻,玉粒颁惭剪羽翰。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谢南平王赐山鸡》
林宗乌帻任攲倾,缓带荷风拂面清。北宋·作者:席羲叟《次令衿游玉壶高咏十绝 其四 解衣磐》
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閒起绕庭梧。北宋·作者:杨亿《初秋夜坐》
凝尘满榻素琴横,岸帻孤吟意未平。北宋·作者:杨亿《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外戚豪华善意钱,折巾平帻映鸢肩。北宋·作者:宋庠《梁冀二首 其二》
静弹尘帻照溪流,落泊春芳向尽头。北宋·作者:宋祁《三月晦日》
绛帻鸡人唱夜筹,宿庐遥忖道山头。北宋·作者:宋祁《长兄冬夕递宿偶成长句上寄》
即时趋坐多留帻,几夕登楼共踞床。北宋·作者:宋祁《王君瑞秘丞同理青社》
春晓灵旂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北宋·作者:宋祁《立春》
侧寄绳床嫌凭几,斜安苔帻懒穿簪。唐·作者:司空曙《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县闲吏傲与尘隔,移竹疏泉常岸帻。中唐·作者:韦应物《杂言送黎六郎》
弱竹万株频碍帻,新泉数步一褰衣。中唐·作者:李端《江上逢柳中庸》
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中唐·作者: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人人齐醉起舞时,谁觉翻衣与倒帻。中唐·作者:张籍《宴客词》
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唐·作者:白居易《喜杨六侍御同宿》
披衣岸帻日高起,两角青衣扶老身。唐·作者:白居易《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灵江江上帻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唐末·作者:任翻《再游巾子山寺》
连延花蔓映风廊,岸帻披襟到竹房。唐·作者:陆龟蒙《同袭美游北禅院》
身轻曳羽霞襟狭,髻耸峨烟鹿帻高。唐·作者:陆龟蒙《寄茅山何威仪二首 其二》
金笼莫恨伤冠帻,玉粒颁惭剪羽翰。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谢南平王赐山鸡》
林宗乌帻任攲倾,缓带荷风拂面清。北宋·作者:席羲叟《次令衿游玉壶高咏十绝 其四 解衣磐》
岸帻微吟自忘寐,披衣閒起绕庭梧。北宋·作者:杨亿《初秋夜坐》
凝尘满榻素琴横,岸帻孤吟意未平。北宋·作者:杨亿《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
外戚豪华善意钱,折巾平帻映鸢肩。北宋·作者:宋庠《梁冀二首 其二》
静弹尘帻照溪流,落泊春芳向尽头。北宋·作者:宋祁《三月晦日》
绛帻鸡人唱夜筹,宿庐遥忖道山头。北宋·作者:宋祁《长兄冬夕递宿偶成长句上寄》
即时趋坐多留帻,几夕登楼共踞床。北宋·作者:宋祁《王君瑞秘丞同理青社》
春晓灵旂画尾斜,汉官青帻待晨霞。北宋·作者:宋祁《立春》
帻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帻】【寅集中】【巾字部】 幘;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333第16【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側革切,音責。【說文】髮有巾曰幘。【玉篇】覆髻也。【急就篇註】幘者,韜髮之巾,所以整嫧髮也。【揚子·方言】覆結謂之幘巾。【廣雅】承露幘,覆結也。【蔡邕·獨斷】幘,古者 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元帝額有壯髮,不欲使人見,始進幘服之,羣臣皆隨焉。然尚無巾,至王莽內加巾,故言王莽禿幘施屋。【後漢·輿服志】古者有冠無幘,秦加武將首飾爲絳袙,以表貴賤。其後稍稍作顏題。漢興,續其顏,却摞之,施巾連題。却覆之,今喪幘是其制也,名之曰幘。幘者,賾也,頭首嚴賾也。至孝文,乃高顏題,續之爲耳,崇其巾爲屋,合後施收上下,羣臣貴賤皆服之。文者長耳,武者短耳。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未冠童子幘無屋。【隋書·禮儀志】文者長耳,謂之介幘。武者短耳,謂之平上幘。 又與 同。【集韻】齒相値。亦作幘。【左傳·定九年】晳幘而衣貍製。【註】幘,齒上下相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