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字的含义
浃字的解释
浃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1
- 拼音:jiā
- 繁体:浹
- 笔画:9
- 部首:氵
浃字寓意
【浃】浃 (浹) jiā 湿透:汗流浃背。 周匝:浃日(古代以干支为“浃日”)。浃辰(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 深入,融洽:浃洽。
浃字解释
【浃】[①][jiā][《廣韻》子協切,入帖,精。]“浃1”的繁体字。亦作“浃1”。(1)遍及;满。(2)通达。(3)浸透;融合。(4)融洽。(5)切合。(6)即浃日。十天。(7)沾润。谓施予某种恩惠。(8)谓得到恩惠。[②][xiá][《集韻》轄夾切,入洽,匣。]“浃2”的繁体字。亦作“浃2”。见“浹2渫”。
浃字诗词来源
【浃】润叶濡枝浃四方,浓云来去势何长。唐·作者:白居易《阴雨》
有蕴赤心分雨露,无私和气浃寰瀛。唐·作者:王甚夷《和主司王起》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唐·作者:李商隐《赠田叟》
汗浃衣巾诗癖减,茶盈杯碗睡魔降。唐·作者:高骈《夏日》
戈收甲束投仁境,汗浃魂飘拜虎旗。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唐末·作者:郑谷《代秋扇词》
更待浃旬无事后,遍题清景作诗仙。五代·作者:和凝《洋川 其一》
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浸生民。北宋·作者:谢涛《梦中作》
不到门墙欲旬浃,已应悬榻满埃尘。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和盛博士寄赠李四寺丞因以述怀》
岂同周穆临瑶水,凯乐雍容浃庶民。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幸金明池》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
宣室受釐均大赉,洋洋春泽浃区中。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朝元殿朝谢玉皇大帝》
天官考历占元日,浃宇祈农协盛时。北宋·作者:晏殊《奉和御制社日》
皇慈已浃流根泽,芳节殊非贯序霖。北宋·作者:宋庠《和河间通博王太博见贶春雨应时雅什》
萧萧墟落暮云寒,坏曲薪歌浃野欢。北宋·作者:宋庠《夜闻牛歌》
原田润浃吾农乐,籉笠纷纷晚未归。北宋·作者:宋祁《晚夏高斋看雨》
温风淟涊郁不开,流背汗浃思清凉。北宋·作者:田况《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十七 伏日会江渎池》
浃江初过三游洞,天气新调二月风。北宋·作者:赵抃《初入峡》
何似诏公还庙席,万灵和乐浃堪舆。北宋·作者:韩琦《贺宫师杜公增秩》
浃境欢然君有惠,一乡荣甚我何功。北宋·作者:韩琦《次韵答磁州王复都官》
有蕴赤心分雨露,无私和气浃寰瀛。唐·作者:王甚夷《和主司王起》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唐·作者:李商隐《赠田叟》
汗浃衣巾诗癖减,茶盈杯碗睡魔降。唐·作者:高骈《夏日》
戈收甲束投仁境,汗浃魂飘拜虎旗。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唐末·作者:郑谷《代秋扇词》
更待浃旬无事后,遍题清景作诗仙。五代·作者:和凝《洋川 其一》
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浸生民。北宋·作者:谢涛《梦中作》
不到门墙欲旬浃,已应悬榻满埃尘。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和盛博士寄赠李四寺丞因以述怀》
岂同周穆临瑶水,凯乐雍容浃庶民。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幸金明池》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
宣室受釐均大赉,洋洋春泽浃区中。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朝元殿朝谢玉皇大帝》
天官考历占元日,浃宇祈农协盛时。北宋·作者:晏殊《奉和御制社日》
皇慈已浃流根泽,芳节殊非贯序霖。北宋·作者:宋庠《和河间通博王太博见贶春雨应时雅什》
萧萧墟落暮云寒,坏曲薪歌浃野欢。北宋·作者:宋庠《夜闻牛歌》
原田润浃吾农乐,籉笠纷纷晚未归。北宋·作者:宋祁《晚夏高斋看雨》
温风淟涊郁不开,流背汗浃思清凉。北宋·作者:田况《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十七 伏日会江渎池》
浃江初过三游洞,天气新调二月风。北宋·作者:赵抃《初入峡》
何似诏公还庙席,万灵和乐浃堪舆。北宋·作者:韩琦《贺宫师杜公增秩》
浃境欢然君有惠,一乡荣甚我何功。北宋·作者:韩琦《次韵答磁州王复都官》
浃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浃】【巳集上】【水字部】 浹;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623第17【唐韻】子協切【集韻】卽協切, 音 。【爾雅·釋言】徹也。【疏】謂潤澤浹洽,相霑徹也。【前漢·禮樂志】教化浹洽。 又周浹,猶周匝也。【荀子·君道篇】先王審禮,以旁皇周浹于天下。 又【左傳·宣九年】浹辰之閒,楚克三都。【註】浹辰,謂自子至亥,周匝十二日也。【楚語】近不過浹日。【註】浹日,謂從甲至癸也。 又通作挾。【周禮·天官】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 又【集韻】轄夾切,音洽。浹渫,水貌。【郭璞·江賦】長波浹渫。【註】浹渫,水滂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