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钹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钹字寓意

【钹】 (鈸) bó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两个圆铜片,中心鼓起成半球形,正中有孔,可以穿绸条等用以持握,两片相击作声。

钹字解释

【钹】[①][bó][《廣韻》蒲撥切,入末,並。]“拔4”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状,其径约当全径的二分之一。以两片为一副,相击发声。初流行于西域,南北朝时传至内地。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后被广泛用于民间歌舞、戏曲、吹打乐、锣鼓乐中,并形成大小不同的多种形制,以及铙、镲、小镲等各种变体。

钹字诗词来源

【钹】没有查到相关诗词

钹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钹】【戌集上】【金字部】 鈸;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328第06【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蒲撥切,音跋。【玉篇】鈴也。【集韻】鈴屬。【韻會】樂書銅鈸,南齊穆士素所造,其圓數寸,大者出於扶南高昌疎勒之國,其圓數尺,隱起如浮漚,以韋貫之,相擊以和樂。唐燕樂法曲,有銅鈸相和之樂。【正字通】亦謂之銅盤,司馬承禎制 眞道曲,大羅天曲,有鐃鈸,蓋其小者,今亦用之以節樂。或謂之草子。或謂之鋪鈸。

与钹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钹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