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字的含义
灸字的解释
灸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7
- 拼音:jiǔ
- 繁体:灸
- 笔画:7
- 部首:火
灸字寓意
【灸】灸 jiǔ 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针灸(针刺与艾灸的合称)。
灸字解释
【灸】[①][jiǔ][《廣韻》舉有切,上有,見。][《廣韻》居祐切,去宥,見。](1)中医的一种疗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灼人体的穴位。(2)烧灼。(3)犹拄,支撑。(4)堵塞。(5)谓利用事机胁迫敲诈别人。
灸字诗词来源
【灸】莫遣净名知我笑,休将火艾灸浮云。唐·作者:白居易《病中诗十五首 罢灸》
我病乞求新火炙,无心更听竹枝歌。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
又疑堆垄若柱灸。北宋·作者:梅尧臣《九山》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北宋·作者:苏轼《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病多未老先华颠,欲灸自量无罪愆。北宋·作者:彭汝砺《察院学士灸焫连日戏作鄙句》
不放祖生先着鞭,北方灸焫自古然。北宋·作者:彭汝砺《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维摩无病自灼灸,不二门开休闯首。北宋·作者:黄庭坚《维摩诘画赞 其一》
桑君越人不世出,镵石针灸谁能传。宋·作者:杨时《赠医者邓献匡》
灸眉作瘢亦不须,人人有瘿如瓠壶。南宋·作者:范成大《照君台》
鸡苏莺粟类熟灸,山茗溪茶同摘苍。南宋·作者:赵蕃《以山药傅担团茶送向伯原用旧韵》
圣门榛棘得刬除,俗学膏肓有砭灸。南宋·作者:孙应时《遂安县兴学和詹本仁见赠诗》
独行不畏迹随削,危言便恐眉遭灸。南宋·作者:孙应时《答杨霖用前韵见赠》
生老年来病已深,灸瘢着艾复难禁。南宋·作者:郑清之《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十》
脉差死活悬三指,灸误风挛废四肢。宋·作者:严嘉谋《赠医士》
此證何證无实證,针灸汤药所不治。南宋·作者:陈著《赠医相者赵月堂》
鬓毛秋后转漂零,愁坐穷檐展灸经。宋末元初·作者:戴表元《灼艾戏呈阮使君》
狂言屡发眉堪灸,褊愤难消瘿欲生。金·作者:李奎报《全州客舍夜宿。书褊怀》
被酒酣眠不觉痛,非灸非砭真我医。金·作者:李奎报《手病有作》
已知刺舌与灸眉,无复爪觜矜细儿。金·作者:李奎报《梁学谕公老见和。次韵答之》
吾闻地理犹人身,有穴宛然针与灸。元·作者:李存《寄赠临川李兼善》
我病乞求新火炙,无心更听竹枝歌。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
又疑堆垄若柱灸。北宋·作者:梅尧臣《九山》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北宋·作者:苏轼《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病多未老先华颠,欲灸自量无罪愆。北宋·作者:彭汝砺《察院学士灸焫连日戏作鄙句》
不放祖生先着鞭,北方灸焫自古然。北宋·作者:彭汝砺《再用前韵呈察院学士》
维摩无病自灼灸,不二门开休闯首。北宋·作者:黄庭坚《维摩诘画赞 其一》
桑君越人不世出,镵石针灸谁能传。宋·作者:杨时《赠医者邓献匡》
灸眉作瘢亦不须,人人有瘿如瓠壶。南宋·作者:范成大《照君台》
鸡苏莺粟类熟灸,山茗溪茶同摘苍。南宋·作者:赵蕃《以山药傅担团茶送向伯原用旧韵》
圣门榛棘得刬除,俗学膏肓有砭灸。南宋·作者:孙应时《遂安县兴学和詹本仁见赠诗》
独行不畏迹随削,危言便恐眉遭灸。南宋·作者:孙应时《答杨霖用前韵见赠》
生老年来病已深,灸瘢着艾复难禁。南宋·作者:郑清之《天育二老禅惠示经佛偈答以十诗 其十》
脉差死活悬三指,灸误风挛废四肢。宋·作者:严嘉谋《赠医士》
此證何證无实證,针灸汤药所不治。南宋·作者:陈著《赠医相者赵月堂》
鬓毛秋后转漂零,愁坐穷檐展灸经。宋末元初·作者:戴表元《灼艾戏呈阮使君》
狂言屡发眉堪灸,褊愤难消瘿欲生。金·作者:李奎报《全州客舍夜宿。书褊怀》
被酒酣眠不觉痛,非灸非砭真我医。金·作者:李奎报《手病有作》
已知刺舌与灸眉,无复爪觜矜细儿。金·作者:李奎报《梁学谕公老见和。次韵答之》
吾闻地理犹人身,有穴宛然针与灸。元·作者:李存《寄赠临川李兼善》
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灸】【巳集中】【火字部】 灸; 康熙笔画:7; 页码:页666第12【唐韻】【正韻】舉友切【集韻】【韻會】巳有切, 音九。【說文】灼也。【玉篇】 也。【增韻】灼體療病也。【史記·倉公傳】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飮毒藥也。 又通作久。【儀禮·士喪禮】幂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謂以蓋鬲口也。【疏】灸塞義,謂直用疏布蓋鬲口爲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居又切,音救。義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灸諸牆,以眡其橈之均也。【註】灸猶柱也。【疏】柱之兩牆,觀其體之强弱均否。 又【本草綱目】天灸,白灸,毛莨艸別名。山人截瘧采莨葉,挼貼寸口一夜作泡如火燎,故名。 又姓。見【姓苑】。 【集韻】或書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