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仁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4
  • 拼音:rén
  • 繁体:
  • 笔画:4
  • 部首:

仁字寓意

【仁】 rén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姓。

仁字解释

【仁】[①][rén][《廣韻》如鄰切,平真,日。]“忈1”的今字。“忎1”的今字。(1)爱;相亲。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2)慈;厚道。(3)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4)泛指德。(5)有德者之称。指人。(6)有德者之称。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长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亦称之为“”。(7)思念;致思慕之心。(8)保;养。(9)用以比喻有滋养。(10)谓痛痒相知,感觉灵敏。(11)相通,相贯。(12)果核或果壳最里头的部分,大都质软可食。(13)指其他有甲壳物体中可吃的部分。(14)今动物细胞核内之小体亦称,一名核点。亦称其它物体的中心部分。(15)佛教徒对佛、罗汉的尊称。(16)通“人”。(17)通“夷”。(18)姓。五代时有美。见《旧五代史·回鹘传》。

仁字诗词来源

【仁】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曰司命兮致不平。飞蜂?兮豁仁良。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德仁。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时人为贺氏兄弟语》
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神道发生敷九稼,阴极乘仁畅八埏。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祭太社乐章 舒和》
山高每有神仙过,寺号能仁天子封。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题龟峰山》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初唐·作者:武则天《石淙》
忍饥渡河知仁人,威彰挥爪雄武臣。初唐·作者:陈元光《风虎》
行义显亲亲以尊,隆恩敦君君以仁。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君仁亲尊恩义纯,双全忠孝参乾坤。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岭海物产知慈仁,寒獭祭鱼乌哺亲。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二》
自非仁智符天赏,安能日月共回光。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唐·作者:张说《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唐·作者:皎然《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缘君爱我疵瑕少,愿窃仁风寄老身。唐·作者:李幼卿《前年春与独孤常州兄花时为别倏已三年矣今莺花又尔睹物增怀因之抒情聊以奉寄》
彫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唐·作者:耿湋《送大谷高少府》
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中唐·作者:孟郊《答友人赠炭》
仁风已及芳菲节,犹向花溪鸣几声。中唐·作者:杨巨源《和武相公春晓闻莺》

仁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仁】【子集中】【人字部】 仁; 康熙笔画:4; 页码:页91第07〔古文〕忎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 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 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与仁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仁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