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粟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粟字寓意

【粟】 sù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子。沧海一。 古代泛称谷类:重(zh恘g )农贵。 姓。

粟字解释

【粟】[①][sù][《廣韻》相玉切,入燭,心。](1)谷物名。北方通称“谷子”。(2)谷粒。未去皮壳者为,已舂去糠则为米。(3)粮食的通称。(4)指俸禄。(5)指颗粒细小如之物。(6)皮肤触寒而收缩起粒。(7)见“斯”。(8)姓。後汉有举。见《通志·氏族四》。

粟字诗词来源

【粟】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粟谷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一》
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
弟为官吏马食粟。何惜钱刀来我赎。隋·作者:无名氏《隔谷歌 其二》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盛唐·作者:李白《荅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不全贫。唐·作者:杜甫《南邻》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唐·作者:杜甫《黄河二首 其二》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唐·作者:杜甫《白丝行》
乌帽拂尘青螺粟,紫衣将炙绯衣走。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唐·作者: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飞书白帝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唐·作者:杜甫《锦树行》
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唐·作者:戴叔伦《屯田词》
朝去秋田啄残粟,暮入寒林啸群族。中唐·作者:刘长卿《山鸲鹆歌》
鸣相逐,啄残粟,食不足。中唐·作者:刘长卿《山鸲鹆歌》
河湟咫尺不能收,挽粟推车徒兀兀。唐·作者:刘景复《梦为吴泰伯作胜儿歌》
粟金腰带象牙锥,散插红翎玉突枝。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三十四》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中唐·作者:王建《田家留客》

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粟】【未集上】【米字部】 粟;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08第14〔古文〕 【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 音涑。【說文】嘉穀實也。【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書·禹貢】四百里粟。【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註】莽曰粟城。【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山海經】柜山有英水,中多丹粟。【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叶思積切。【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 。

与粟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粟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