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驳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驳字寓意

【驳】 (駁) bó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批斥。倒(d僶 )。反论。议。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杂。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运。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驳字解释

【驳】[①][bó][《廣韻》北角切,入覺,幫。]“1”的繁体字。亦作“駮1”。(1)马毛色不纯。亦指毛色不纯的马。(2)借指毛色不纯的牛。(3)色彩错杂。(4)混杂不精纯。(5)辩正是非;斥。(6)相异;相背。(7)文体名。议。奏议之一种。(8)文体名。论,一般的辩正是非的论著。(9)指偏于一面。(10)用船转载搬运。(11)小船;船。(12)方言。拨,掉转。参见“駁回”。(13)方言。把岸堤向外扩展。(14)树木名。赤李。(15)树木名。指马。即梓榆。(16)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17)用同“剥”。剥蚀。参见“駁炙”。

驳字诗词来源

【驳】青骊白驳的卢马,金羁绿控紫丝鞶。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千年驳藓明山履,万尺垂萝入水心。中唐·作者:李端《野寺病居喜卢纶见访》
月槛参差锦绣跃,星坛斑驳翠苔封。五代·作者: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因忆故园闲钓处,苍苔斑驳满渔矶。续唐至宋初·作者:刘兼《对雨》
薜荔交加侵瓮牖,莓苔斑驳绕盆池。北宋·作者:魏野《依韵和酬用晦上人见题所居》
自从弃置咸阳道,藓驳烟滋委宫草。宋·作者:王琪《清辉殿观唐明皇山水石字歌》
世人但以骊黄求,翠驳玉花烦剪剔。北宋·作者:吴觌《题韩左军马图》
遗我驳石盆与瓯,黑质白章声琳球。北宋·作者:苏轼《代书答梁先》
扁舟小棹截湖来,正见青山驳云锦。北宋·作者:苏轼《和公济饮湖上》
霜林斑驳抱园回,晓日初升宿雾开。北宋·作者:李之仪《褒禅知客求书因以答之》
密雨着地三四尺,斑驳云开日已西。北宋·作者:李之仪《饮散留别希仲自江州倅罢归壁间挂庐山图约为象戏终席不果又约明日而才彻余遂行》
君不见八百里誇王氏驳,常敕家童莹蹄角。北宋·作者:谢薖《次韵李成德谢人惠墨牛》
雨罢阴云尝解驳,且教霖雨慰苍生。宋·作者:王庭圭《八月十四夜彦和置酒待月遇雨》
谁骑驳马蹄双朱,梦从璜溪亲帝舆。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送别徐南美》
讥诃驳杂怀张籍,联续诗章忆孟郊。宋·作者:胡寅《寄陈生》
经纶正复惭伊傅,杂驳犹能陋汉唐。南宋·作者:陆游《庵中晚思》
旸谷西门锁洞宫,古苔斑驳桧蒙茸。南宋·作者:范成大《灵祐观》
化工厌驳会还纯,华萼并教同一白。南宋·作者:曾丰《赣县向宰座上见绿萼梅主簿程开老相勉赋诗》
夕郎风采照今古,封驳不贷奸与邪。宋·作者:喻良能《二月二十一日何司业集客于张园玉牒给事命予赋诗紫微舍人左史舍人亦以见委因成七言十韵一首》

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驳】【亥集上】【馬字部】 駁;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447第24【唐韻】【集韻】【韻會】 北角切,音博。【玉篇】馬色不純。【爾雅·釋畜】駵白駁。【易·說卦傳】乾爲駁馬。【詩·豳風】皇駁其馬。【註】黃白曰皇,駵白曰駁。 又【爾雅·釋木】駁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駁。 又今俗謂龎雜爲駁,雲開曰解駁。 【正韻】同駮。互詳後駮字註。

与驳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驳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