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孫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ūn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孫字寓意

【孫】 sūn xùn 均见“孙”。

孫字解释

【孫】[①][sūn][《廣韻》思渾切,平魂,心。]“孙1”的繁体字。(1)儿子的子女;儿子的儿子。(2)与孙子同辈的同姓或异姓亲属。(3)泛指后代子孙。(4)植物再生或孳生的。(5)指脉络的细小分支。(6)姓。参阅《通志·氏族三》。[②][xùn][《集韻》蘇困切,去,心。]“孙2”的繁体字。通“遜1”。(1)谦顺;恭顺。(2)逃遁;流亡。(3)退出、让出帝位或某职位。(4)差,比不上。[③][xún]“孙3”的繁体字。见“3子”、“3孟”。

孫字诗词来源

【孫】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无极。汉·作者:佚名《汉王氏镜铭》
子孙昌盛家道丰。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六》
子孙朝拜或问谁。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九》
边亭哀兮夜燧灭,孙枝振兮空岫吟。南朝宋·作者:袁淑《咏寒雪诗》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下行。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四》
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初唐·作者: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初唐·作者:刘希夷《相和歌辞 白头吟》
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天尊地卑分君臣,乾男坤女生男孙。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叔夜弹琴歌白雪,孙登长啸韵清风。初唐·作者: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鸾车凤传王子来,龙楼月殿天孙出。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初唐·作者:崔液《上元夜六首 其五》
公子王孙恣游玩,沙阳水曲情无厌。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王孙帝女下仙台,金榜珠帘入夜开。唐·作者:武平一《夜宴安乐公主宅》
乌孙腰间佩两刀,刃可吹毛锦为带。盛唐·作者:李颀《崔五六图屏风各赋一物得乌孙佩刀》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已见白虹横紫极,复闻飞燕啄皇孙。唐·作者:王翰《飞燕篇》

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孫】【寅集上】【子字部】 孫;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279第23【唐韻】【集韻】思 切【韻會】【正韻】蘇昆切, 音飱。【說文】子之子也。从子从系。系,續也,言順續先祖之後也。【爾雅·釋親】子之子爲孫,孫之子爲曾孫。【朱子曰】曾,重也,自曾孫以至於無窮,皆得稱之也。 又凡臨祭祀,內事曰孝孫,外事曰曾孫。【詩·小雅】神保是饗,孝孫有慶。【書·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又物再生亦曰孫。【周禮·春官·大司樂】孫竹之管。【註】竹枝根之末生者。又【番禺志】稻再生曰稻孫。 又織女曰天孫。【前漢·天文志】織女,天帝孫也。 又【博物志】岱嶽亦名天孫。 又靑海旁馬多龍種,曰龍孫。又矢名。【晉語】申孫之矢。 又烏孫,西戎國名。 又姓。又公孫,長孫,王孫,俱複姓。【廣韻】衞公子,惠孫曾耳之後,因氏焉。 又【集韻】蘇困切,音巽。與遜同。【論語】孫以出之。【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註】猶恭順也。 又遁也。【春秋·莊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閔二年】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又叶荀緣切,音宣。【趙壹窮鳥賦】天乎祚賢,歸賢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孫孫。考證:〔【書·武成】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發。〕 謹照原文發字上增周王二字。〔【春秋·閔二年】夫人姜氏孫于楚。〕 謹照原文楚改邾。

与孫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孫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