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字的含义
烏字的解释
烏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0
- 拼音:wū
- 繁体:烏
- 笔画:10
- 部首:灬
烏字寓意
【烏】烏 wū 见“乌”。
烏字解释
【烏】[①][wū][《廣韻》哀都切,平模,影。]“乌1”的繁体字。(1)鸟名。乌鸦。又称“老鴰”、“老鴉”。羽毛通体或大部分黑色。(2)黑色。(3)指抹黑,染黑。(4)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因以“乌”为太阳的代称。(5)疑问副词。何,哪里。(6)叹词。同“嗚”。参见“烏乎”。(7)通“”。吐出。(8)姓。春秋齐有乌枝鸣。见《左传·昭公二十一年》。[②][yā][《集韻》於加切,平麻,影。]“乌2”的繁体字。地名用字。[③][wù]“乌3”的繁体字。见“烏3拉”、“烏3拉草”。
烏字诗词来源
【烏】城上乌鸣哺父母。府中诸吏皆孝友。汉·作者:无名氏《会稽童谣》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获白雉兮效素乌。东汉·作者:班固《白雉诗》
乌白马角宁足言。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四》
腷腷膊々乌迷曛。磊磊落落玉石分。南齐·作者:王融《奉和纤纤诗》
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洛阳城头鸡欲曙。丞相府中乌未飞。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羞言独眠枕下泪,托道单栖城上乌。南梁·作者:萧纲《乌夜啼》
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
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北周·作者:庾信《乌夜啼》
惟闻哑哑城上乌。玉阑金井牵辘轳。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乌啼汉没天应曙,只持怀抱送郎去。陈朝·作者:陈叔宝《乌栖曲三首 其三》
风急金乌翅自转,汀长锦缆影微悬。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南飞乌鹊北飞鸿,弄玉兰香时会同。陈朝·作者:江总《东飞伯劳歌》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欲随石燕沈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汉·作者:两汉乐府《鸡鸣歌》
获白雉兮效素乌。东汉·作者:班固《白雉诗》
乌白马角宁足言。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四》
腷腷膊々乌迷曛。磊磊落落玉石分。南齐·作者:王融《奉和纤纤诗》
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四》
洛阳城头鸡欲曙。丞相府中乌未飞。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羞言独眠枕下泪,托道单栖城上乌。南梁·作者:萧纲《乌夜啼》
倡家高树乌欲栖,罗帏翠帐向君低。南梁·作者:萧纲《乌栖曲四首 其三》
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北周·作者:庾信《乌夜啼》
惟闻哑哑城上乌。玉阑金井牵辘轳。南梁·作者:费昶《行路难二首 其一》
乌啼汉没天应曙,只持怀抱送郎去。陈朝·作者:陈叔宝《乌栖曲三首 其三》
风急金乌翅自转,汀长锦缆影微悬。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南飞乌鹊北飞鸿,弄玉兰香时会同。陈朝·作者:江总《东飞伯劳歌》
百发乌号遥碎柳,七尺龙文迥照莲。初唐·作者: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 其二》
欲随石燕沈湘水,试逐铜乌绕帝台。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唐初·作者:李峤《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楚水澶溪征战事,吴塞乌江辛苦地。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烏】【巳集中】【火字部】 烏;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670第01〔古文〕 於 【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 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 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 ,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又【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又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 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又【集韻】【類篇】 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