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耸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ǒng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耸字寓意

【耸】 (聳) sǒng 高起,直立:高入云。立。拔。峙。 惊动:动。人听闻。 聋:昧(又聋又瞎,引申为昏聩)。

耸字解释

【耸】[①][sǒng][《廣韻》息拱切,上腫,心。]“1”的繁体字。(1)耳聋。(2)高起;矗立;生长。(3)往上跳;向上动。(4)持物上下振动或移动。亦指推动。(5)表露或振作。(6)劝勉,奖励。(7)怂恿。(8)通“悚”。恐惧;惊动。(9)通“竦”。恭敬;肃敬。(10)通“竦”。企立。参见“聳企”、“聳觀”。

耸字诗词来源

【耸】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唐初·作者:李峤《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重崖对耸霞文駮,瀑水交飞雨气寒。初唐·作者:苏味道《嵩山石淙侍宴应制》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初唐·作者:上官婉儿《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其二》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初唐·作者: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十一》
飞观仰看云外耸,浮桥直见海中移。唐·作者:赵彦昭《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天门豁兮仙台耸,杰屹崒兮零澒涌。唐·作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 其二 倒景台》
耸天关兮倒景台,鲨颢气兮轶嚣埃。唐·作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 其二 倒景台》
水攒冲兮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唐·作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 其五 云锦淙》
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唐·作者:杜甫《魏将军歌》
结根幽壑不知岁,耸干摩天凡几寻。唐·作者:史俊《题巴州光福寺楠木》
一身扈跸承殊泽,甲第朱门耸高戟。中唐·作者:戎昱《赠别张驸马》
干耸一条青玉直,叶铺千叠绿云低。中唐·作者:骆浚《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
怪石千峰耸晴巘,枯槎百尺拥寒流。唐·作者:史维翰《漳州》
丹丘迥耸与云齐,空里五峰遥望低。唐·作者:寒山《诗三百三首 其一百九十四》
草檄清油推健笔,曳裾黄阁耸危冠。中唐·作者:羊士谔《西川独孤侍御见寄七言四韵一首为郡翰墨都捐逮此詶答诚乖拙速》
金错银盘贮赐冰,清光如耸玉山棱。唐·作者:雍裕之《豪家夏冰咏》
绕屋扶疏耸翠茎,苔滋粉漾有幽情。中唐·作者:刘言史《题十三弟竹园》
山耸翠微连郡阁,地临沧海接灵鳌。唐·作者: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其一 新楼》
烟惹翠梢含玉露,粉开春箨耸琅玕。唐·作者: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六 南庭竹》
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耸】【未集中】【耳字部】 耸;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966第01【正韻】息勇切,聳本字。(聳)【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 音竦。【揚子·方言】聳,聾也。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荆吳之閒曰聳。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註】謂警聳也。【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義同。

与耸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耸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