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頏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háng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頏字寓意

【頏】 háng 见“颃”。

頏字解释

【頏】[①][háng][《廣韻》胡郎切,平唐,匣。][《廣韻》苦浪切,去宕,溪。]“颃1”的繁体字。(1)咽喉。(2)颈项。(3)向上飞。(4)引申指奔逐。

頏字诗词来源

【頏】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呜兮声相和。曹魏·作者:曹丕《临涡赋》
缘源静翳无鱼淰,度谷深追有鸟颃。北宋·作者:王安石《次韵酬徐仲元》
翻翻匠氏乃谁子,颉颃作气厉叫呼。北宋·作者:王令《卜居》
大夫卿士环佩锵,斩袪寺人纷颉颃。北宋·作者:张商英《题介公庙》
鸣鸠野鹊亦解喜,颉颃穿林语啾唧。北宋·作者:释道潜《何氏寒碧堂》
苦恨天骄久颉颃,抚臂便觉大袂攘。北宋·作者:刘弇《赠贾仲武》
萧散正如君子性,颉颃兼得古人风。宋·作者:孔平仲《唐林夫累惠书字法绝精以诗谢之》
上巳清明徒颉颃,流觞蹴鞠岂周旋。宋·作者:晁说之《何事》
萦回颉颃乱山河,目眩心摇到直罗。宋·作者:晁说之《直罗县三绝句 其一》
天路幽禽暖颉颃,芝兰抽砌叶初长。北宋·作者:邹浩《次韵和师稷清明怀乡之什 其三》
丘明迁固与颉颃,汗流晔寿走且僵。宋·作者:廖刚《送黄秀实著作赴单父任》
要与李杜高颉颃,下视馀子窘可嗟。宋·作者:刘一止《与家侄季高夜语用毛内相韵》
幽禽颉颃树蒙密,古木夭矫藤交缠。宋·作者:李光《成氏园》
如见古画秦衣裳,春天百鸟争颉颃。宋·作者:王庭圭《和刘美中尚书听宝月弹桃源春晓》
莫是羽毛零落尽,不堪燕燕颉颃飞。宋·作者:吕本中《秋兴 其二》
飞霞仙衣云锦裳,朝真相与高颉颃。宋·作者:刘才邵《听宝月上人弹桃源春晓》
云外翔鸣同颉颃,林间啄步暂分携。北宋·作者:释正觉《别满首座》
颃颉竞看飞石燕,蠉蠕应快洗桃虫。宋·作者:王之道《和江和仲司理喜雨》
燕识旧巢犹颉颃,枝骈新绿尚芳馨。宋·作者:曹勋《和国器因以奉勉》
后来颉颃追时好,客卿子墨先生楮。南宋·作者:黄彦平《五峰竹》

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頏】【戌集下】【頁字部】 頏;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401第01【廣韻】胡郞切【韻會】寒剛切【正韻】胡岡切, 音航。【韻會】鳥飛貌。本作 。上曰翓,下曰頏。今文通作頡頏。【詩·邶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傳】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 。 又或作 。【揚雄·長楊賦】魚頡而鳥 。 又【集韻】【正韻】 居郞切,音剛。【說文】人頸也。本作亢。或作肮。 又上聲。【集韻】戸朗切【韻會】下黨切, 音沆。聲也。同吭。 又【集韻】口朗切,音忼。亦與吭同。咽也。 又舉朗切,音 。義同。 又去聲。【廣韻】苦浪切,音抗。咽頏。 又【集韻】【韻會】 下浪切,杭去聲。【五音集韻】鳥咽也。考證:〔【揚雄·長楊賦】魚吉而鳥 。〕 謹按句出甘泉賦。魚吉照原文改爲魚頡。

与頏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頏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