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字的含义
詔字的解释
詔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2
- 拼音:zhào
- 繁体:詔
- 笔画:12
- 部首:言
詔字寓意
【詔】詔 zhào 见“诏”。
詔字解释
【詔】[①][zhào][《廣韻》之少切,去笑,章。]“诏1”的繁体字。(1)告知。(2)教导;告誡。(3)皇帝下达命令。(4)引申为被皇帝任命。(5)诏书。(6)言。《庄子·人间世》:“若唯无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成玄英疏:“詔,言也。”一说谏诤。陈鼓应今注:“詔,崔譔本作'詻'(è),争辯、諫諍之意。”(7)辅助。(8)征召;召集。(9)引申为招致,导致。(10)文体名。(11)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②][shào][《字彙》市召切]通“紹1”。“诏2”的繁体字。承继。
詔字诗词来源
【詔】逡巡揖让诏司仪。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五》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盛唐·作者:李颀《送李回》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天行云从指骊宫,浴日馀波锡诏同。唐·作者:蔡希周《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赐浴》
草径不闻金马诏,松门唯见石人看。唐·作者:蔡隐丘《句》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盛唐·作者:李白《玉壶吟》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盛唐·作者: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盛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盛唐·作者: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唐·作者:杜甫《曲江对雨》
近闻下诏喧都邑,肯使骐驎地上行。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内府殷红马脑碗,倢伃传诏才人索。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盛唐·作者:李颀《送李回》
怀章不使郡邸惊,待诏初从阙庭至。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天行云从指骊宫,浴日馀波锡诏同。唐·作者:蔡希周《奉和扈从温泉宫承恩赐浴》
草径不闻金马诏,松门唯见石人看。唐·作者:蔡隐丘《句》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盛唐·作者:李白《玉壶吟》
是时仆在金门里,待诏公车谒天子。盛唐·作者: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
当时待诏承明里,皆道扬雄才可观。盛唐·作者: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盛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盛唐·作者:王维《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盛唐·作者:王维《老将行》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唐·作者:杜甫《曲江对雨》
近闻下诏喧都邑,肯使骐驎地上行。唐·作者:杜甫《骢马行》
内府殷红马脑碗,倢伃传诏才人索。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唐·作者: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詔】【酉集上】【言字部】 詔;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55第03【廣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 音照。【說文】吿也。【爾雅·釋詁】導也。【註】敎導之也。【又】勴也。【註】謂贊勉。【疏】敎導,卽贊勉也。【韻會】詔者,上下通用之義。【左傳·成二年】欒伯曰:燮之詔也。書何力之有焉。【註】吿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羣臣。【註】告也,助也。【莊子·盜跖篇】爲人父者,必能詔其子。【如淳註】敎也。 又【廣韻】上命也。秦漢以下,天子獨稱之。【史記·秦始皇紀】二十六年,秦幷天下,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議命爲制,令爲詔。【前漢·周勃傳】軍中聞將軍之命,不聞天子詔。 又【廣韻】 也。【正韻】播吿之書也。【文心雕龍】漢命有三品,三曰詔書。詔,吿也。【釋名】詔書。詔,昭也。人暗不見事宜,則有所犯,以此示之,使昭然知所由也。【文中子·問易篇】程元曰:續書之有志,有詔,何謂也。文中子曰:志以成道,言以宣志,詔其見王者之志乎。 又待詔,官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應劭註】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故曰待詔。【唐書·百官志】明皇初置翰林待詔。 又蠻王曰詔。【唐書·南蠻傳】南詔本哀牢夷後,烏蠻別種也。渠帥有六,自號六詔,曰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睒詔、施浪詔、蒙舍詔。 又【正韻】市召切,音紹。【禮·禮器】禮有 詔。【註】告道賔主者也。詔或爲紹。 又【集韻】之遙切,照平聲。言誘也。 又【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 音韶。【禮·禮器】詔侑武方。【註】詔侑或爲韶囿,武當爲無,方猶常也。 又叶朱戍切,音注。【班固·東都賦】申舊章下明詔,命有司頒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