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荏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rě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荏字寓意

【荏】 rěn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椭圆形,有锯齿,开白色小花,种子通称“苏子”,可榨油;嫩叶可食。亦称“白苏”。 柔,软弱:弱。染(柔弱的样子)。色厉内。 古同“戎”、“壬”,大。

荏字解释

【荏】[①][rěn][《廣韻》如甚切,上寢,日。](1)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芳香。茎方,叶对生。种子可榨油(苏子油),叶可提取芳香油。茎叶和种子均可供药用。(2)柔弱;怯弱。(3)见“苒”。(4)通“戎”。参见“菽”。

荏字诗词来源

【荏】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唐·作者:杜甫《宿府》
世间荏苒萦此身,长望碧山到无因。中唐·作者:韦应物《寄刘尊师》
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唐·作者:温庭筠《寒食前有怀》
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唐·作者:温庭筠《寄崔先生》
蹉跎远入犬羊中,荏苒将成白首翁。中唐·作者:许棠《成纪书事二首 其二》
经过此地千年恨,荏苒东风露色清。唐·作者:刘沧《题吴宫苑》
百岁易为成荏苒,丹霄谁肯借梯航。唐末·作者:李咸用《旅馆秋夕》
荏苒未除金马籍,蹒跚空笑玉楼人。北宋·作者:刘筠《新年》
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沈亦苦多。北宋·作者: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子飞内翰旧诗》
荏苒其间十四年,朝作行云暮行雨。北宋·作者:梅尧臣《花娘歌》
柳条前日尚憔悴,时节与催还荏苒。北宋·作者:曾巩《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
穷居索寞俗事少,坐对荏苒风光移。北宋·作者:曾巩《送刘医博》
荏苒荏苒瞻西海,明年花开复谁在。北宋·作者:王安石《送吴显道五首 其二》
荏苒光阴踰一纪,间关志气话平生。北宋·作者:韦骧《示黄彦发欧阳勉甫道旧》
忧怀荏苒今衰矣,仕宦迟回亦偶然。北宋·作者:彭汝砺《将及下蔡寄仲求》
徘徊州县谙多事,荏苒江湖过几春。北宋·作者:黄裳《送王道原判官》
荏苒又闻寒食近,牵缠空作暮春惊。北宋·作者:吕南公《再和 其二》
春事阑珊三月尾,时光荏苒七年间。宋·作者:葛胜仲《次韵中散兄将到先示诗》
弱龄文采照金殿,荏苒立境衣犹蓝。宋·作者:葛胜仲《同子充游尧祠见交代李行正诗追用李太白旧韵因亦次韵呈子充》

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荏】【申集上】【艸字部】 荏;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31第05【唐韻】如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 音稔。【詩·大雅】荏菽斾斾。【傳】荏菽,戎菽也。【箋】大豆也。 又【爾雅·釋草】蘇,桂荏。【揚子·方言】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後漢·馬融傳】桂荏、鳧葵。【本草】荏子可壓油。【益都方物略記】每歲荏且熟,則荏雀羣至食其實。 又柔也。【詩·小雅】荏染柔木。【傳】荏染,柔意也。【論語】色厲而內荏。 又【篇海】荏染,猶侵尋也。亦作荏苒。【廣韻】荏苒,展轉也。【魏書·彭城王傳】難違淸挹,荏苒至今。 又地名。【史記·趙世家】敗林人于荏。考證:〔【魏書·彭城王傳】離違淸挹,荏苒至今。〕 謹照原文離改難。

与荏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荏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