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字的含义
譙字的解释
譙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9
- 拼音:qiáo
- 繁体:譙
- 笔画:19
- 部首:言
譙字寓意
【譙】譙 qiáo
譙字解释
【譙】[①][qiáo][《廣韻》昨焦切,平宵,從。]“谯1”的繁体字。(1)城门上的瞭望楼。(2)通“燋1”。枯焦。引申为酷烈。(3)通“燋2”。憔悴。参见“譙譙”。(4)姓。汉代有谯玄。见《後汉书》本传。(5)古县名。在今安徽省亳州市。参见“譙居”。[②][qiào][《集韻》才笑切,去笑,從。]“谯2”的繁体字。责备;谴责。
譙字诗词来源
【譙】一声谯鼓月初出,戍楼西北望皇阍。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中唐·作者:刘禹锡《踏潮歌》
南谯寂寞三春晚,有客弹弦独凄怨。唐·作者:李绅《悲善才》
湖南谯国尽英髦,心事相期节义高。唐·作者:姚合《裴大夫见过》
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中唐·作者:薛涛《江月楼》
城枕溪流更浅斜,丽谯连带邑人家。唐·作者:邢群《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杜十三兄》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唐·作者:温庭筠《过五丈原》
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唐·作者: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秋浦亚卿颜叔子,谯都中宪老桑门。唐·作者:李昼《戏酬张鲁封》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唐末·作者:罗隐《筹笔驿》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晚唐·作者:唐彦谦《邓艾庙》
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晚唐·作者:唐彦谦《叙别》
十年栖止如何报,好与南谯剩炷香。唐末·作者:吴融《金陵遇悟空上人》
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唐末至五代·作者:马彧《赠韩定辞》
谯国门传缙以绅,善男即是帝王孙。后唐·作者:释道真《偶因闲日家事无牵蒙王氏以呼招乃书题于窟记伏见僧俗等五人个个苦行不异檀特山边各各谈空有似释迦园内且曹都头门传阀阅帝子王孙衣上惹勋郁之香颜前棐桃花之色念让宝之存宝行越前贤思知足而常足来救善友听经不倦制意马以停?恋寂有诚拨心灯而更耀既有斯愿必上羊车更多奇功兴誉不尽辄上诗一首》
远山重叠故关遥,公退乘闲上丽谯。北宋·作者:寇准《秋日登后楼》
江南二月如烟细,谁正春愁在丽谯。北宋·作者:寇准《春雨》
谯都奏牍达彤庭,耆耋云趋共沥诚。北宋·作者:寇准《奉和御制奉祀述怀歌》
仙人多在丽谯居,况对西山爽气馀。北宋·作者:林逋《钱塘仙尉谢君咏物楼成寄题二韵》
谯郡增严李母祠,神龟矫首负金碑。北宋·作者:杨亿《酬秘阁黄少卿因见所作洞霄宫碑且有题记》
征南将军登丽谯,赤旗指麾不敢嚣。中唐·作者:刘禹锡《踏潮歌》
南谯寂寞三春晚,有客弹弦独凄怨。唐·作者:李绅《悲善才》
湖南谯国尽英髦,心事相期节义高。唐·作者:姚合《裴大夫见过》
垂虹纳纳卧谯门,雉堞眈眈俯渔艇。中唐·作者:薛涛《江月楼》
城枕溪流更浅斜,丽谯连带邑人家。唐·作者:邢群《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杜十三兄》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唐·作者:温庭筠《过五丈原》
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唐·作者: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秋浦亚卿颜叔子,谯都中宪老桑门。唐·作者:李昼《戏酬张鲁封》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唐末·作者:罗隐《筹笔驿》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晚唐·作者:唐彦谦《邓艾庙》
谯楼夜促莲花漏,树阴摇月蛟螭走。晚唐·作者:唐彦谦《叙别》
十年栖止如何报,好与南谯剩炷香。唐末·作者:吴融《金陵遇悟空上人》
燧林芳草绵绵思,尽日相携陟丽谯。唐末至五代·作者:马彧《赠韩定辞》
谯国门传缙以绅,善男即是帝王孙。后唐·作者:释道真《偶因闲日家事无牵蒙王氏以呼招乃书题于窟记伏见僧俗等五人个个苦行不异檀特山边各各谈空有似释迦园内且曹都头门传阀阅帝子王孙衣上惹勋郁之香颜前棐桃花之色念让宝之存宝行越前贤思知足而常足来救善友听经不倦制意马以停?恋寂有诚拨心灯而更耀既有斯愿必上羊车更多奇功兴誉不尽辄上诗一首》
远山重叠故关遥,公退乘闲上丽谯。北宋·作者:寇准《秋日登后楼》
江南二月如烟细,谁正春愁在丽谯。北宋·作者:寇准《春雨》
谯都奏牍达彤庭,耆耋云趋共沥诚。北宋·作者:寇准《奉和御制奉祀述怀歌》
仙人多在丽谯居,况对西山爽气馀。北宋·作者:林逋《钱塘仙尉谢君咏物楼成寄题二韵》
谯郡增严李母祠,神龟矫首负金碑。北宋·作者:杨亿《酬秘阁黄少卿因见所作洞霄宫碑且有题记》
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譙】【酉集上】【言字部】 譙;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182第02〔古文〕誚【唐韻】才肖切【集韻】【韻會】才笑切【正韻】在笑切, 樵去聲。【說文】嬈譊也。【廣雅】呵也。【廣韻】責也。【增韻】以辭相責也。【揚子·方言】讓也,齊楚宋衞荆 之閒曰譙。自關而西秦晉之閒,凡言相責讓曰譙讓。【史記·萬石君傳】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爲便坐對案不食。【前漢·高帝紀】樊噲亦譙讓羽。【師古註】譙讓,以辭相責也。【史記·樊噲傳】作誚讓。譙誚二字古通。互詳誚字註。 又山水名。【山海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又【廣韻】昨焦切【集韻】【韻會】慈焦切【正韻】慈消切, 音樵。樓之別稱也。【史記· 涉世家】守丞與戰譙門中。【師古註】譙門,謂門上爲高樓,以望遠者耳。樓一名譙,故謂美麗之樓爲麗譙。譙,亦呼爲巢。所謂巢車者,亦於兵車之上爲樓以望敵也。譙、巢聲相近,本一物也。【莊子·徐無鬼】盛鶴列于麗譙之閒。 又國名。【左傳·隱二年杜註】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 又縣名。沛郡有譙縣。見【前漢·地理志】。 又姓。譙周。見【後漢·五行志】。 又通作樵。【前漢·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爲壍壘木樵。【師古註】與譙同。 亦通作燋。【詩·豳風】予羽譙譙。【毛傳】譙譙,殺也。【鄭箋】譙或作燋。 又【字彙補】視隹切,音誰。【史記·衞綰傳】景帝立,歲餘不譙呵綰。【註】索隱曰:譙呵,音誰何,猶借訪也。